光伏发电在政策的驱动下,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搭乘对新能源产业的热潮,光伏发电吸引了场内场外诸多选手进行参与,光伏发电迎来了二次的“爆发式”增长。
作为国内“光伏制造”时期为数不多被肯定的公司之一,协鑫、远景、阳光电源,正逐渐从“全球最大的生产商”、“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向“可再生能源的方案提供商”转变,旨在重构光伏产业生态链。许多亦有着同样雄心的企业正拥抱互联网,搭建新平台,重构商业模式,借助行业红利分一杯羹。
“光伏是一个传统行业,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形成定性思维。要把思维拓展开来,必须融入更多的人、事物这些‘新鲜血液’进来,才能带动行业年轻化,优化行业的发展。”东莞英格一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格一心”)总经理杨帆表示,作为东莞本土为数不多的互联网+新能源企业,他的团队正在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新理念,切入到老年化的新能源行业来。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推进非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太能发电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勾勒出光伏发电的千亿规模挖金图谱。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易事特的业绩爆发、中小光伏企业如春笋般崛起,印证光伏成为东莞新能源行业爆发的一个鲜明缩影。
行业的从业者认为,光伏行业正在掀起第二次浪潮,群雄割据的背后,新玩法重构格局下的光伏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洗牌。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代替化石能源已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在引起高度关注。作为人类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最为广泛方式,有充足、清洁、安全、稳定、高效等特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尤其受到各国的青睐。
英格一心另一位合伙人刘达盛认为,“光伏发电在新能源中虽然属于一个小团块,但是光伏相对于其他新能源来说比较普及,因为风能、生物能很难普及到居民。”
然而,作为一个绿色、环保的朝阳行业,过去光伏在居民的印象中却不太好。“会不会有辐射,会不会引雷,会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刘达盛告诉笔者,基于对光伏的误解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不信任,建站前客户都会第一时间提出这样的疑问。荒谬的是,他们认为有光伏有辐射竟是因为“伏”与“辐”同音。
更有舆论诟病光伏为“毫无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绿色输海外,污染留中国”,也有人称“政府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去维持一个依赖补贴生存的行业”。虽然这些言论有的出于无知,有的则过于偏激,但都折射出一条信息:过去几年中国在光伏行业确实缺乏核心竞争力,处在技术、市场“两头在外”的劣势地位。
多年来,中国处在“两头在外”的格局形成已久,在光伏行业更为严重,原材料硅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而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等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外。以分布式光伏为例,澳大利亚有20%的家庭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在德国有80%的家庭安装了光伏发电,而在中国,虽然有2亿的独立建房和500万栋别墅,但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只有1%。
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虽远低于国外水平,但说明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经济效益看来,稳定的现金流、10%以上的收益率、25年长期收益,对投资者非常吸引。
申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享受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双重”补贴,据了解,国家从2013年推出长达20年的0.42元/度补贴政策,东莞政府2015年始推出0.3元/度的补贴政策。
同时,为鼓励小型用户安装光伏,国家出台了多种模式,如“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可以把光伏发电自用,余电通过拨弄购入电网卖电获取收益,因此光伏扶贫成为了国家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量的明显增加,加之人们环保意识在增强,光伏发电的前景一片光明。
在这一大好环境下,按理说来,集绿色、环保、向上、活力于一身的光伏行业无疑是一个朝阳行业,但却呈现出在煤炭、钢铁等夕阳行业才会出现的——产能过剩、低利润以及低成本竞争的“传统病”,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进入了寒冬期。产能扩张过快已经可以满足甚至超前满足城市用电的需求,使一部分新能源成为“多余”,加之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形成了恶性竞争,光伏行业迎来了第一轮的洗牌。
爆发前夜的危机
近两年,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长带动中上游过剩产能的消化,正处在寒冬中的光伏就像被打了一剂强心剂,让这个极盛而衰的行业焕发了“第二春”。
继2016年6.30创造半年新增2200万千瓦装机以来,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对主要企业及行业资讯机构相关信息分析,2017年1-6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其中6月新增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并逐渐形成由西向东、由集中式向分布式的发展格局。
能耗大户东莞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高额的“双重”补贴下,光伏行业出现“喷井式”增长。2016年,是东莞光伏高歌猛进的一年,各项同比增长均超过100%。截至2016年底,我市累计完成企业光伏备案项目97个,共152.21兆瓦;居民项目875户,共10.08兆瓦,累计实现建成并网91.6兆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2亿元。
与装机量、投资额“爆发”相印证的是,光伏电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以长足发展,东莞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光伏生产型企业大概有10家;而生产配电柜、变压器、控制系统等配套厂家在60家左右,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国内光伏组件、配套系统和安装建设领域都有业内龙头,而且大多相互合作、结成联盟,因此非常有本土优势和竞争力,这些企业也大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而一些初创型企业因无法适应鱼龙混杂、缺乏行业标准的市场,崛起后迅速陨落,这次光伏行业“第二春”造成的现象是两极分化严重。
有学者认为,“马太效应”下优胜劣汰加速的局面可能会导致光伏行业继产能过剩后的第二轮洗牌。
易事特董事长何思模认为,2015年,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光伏产业的落后产能陆续被淘汰出去,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东莞也出现这一变局。2015年,东莞关停并转的企业不低于20家。经过行业的调控,现在,光伏行业的产能已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行业竞争格局也趋于稳定。今年,东莞新能源产业将继续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FR:东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