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能源使用的主体。2015年,城市拥有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创造了约80%的GDP,城市能源消费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约三分之二,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5%。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全球三分之二,城市GDP将占全球85%左右。因此研究城市能源变革之路对于国家以及世界能源变革有重要意义。出于自身发展需要、环境标准要求等问题,国际上已有很多城市响应本国政策,制定并已经实施了本地能源变革战略,其效果已反馈于城市发展。
解决自给率的哥本哈根能源变革
城市文明依托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最早依靠工业化得到快速增长,而工业的扩张主要是能源的占有度决定的。对于资源匮乏的城市或国家,能源大多依赖进口,将会极大地限制其自主性发展。
20世纪70年代前,丹麦能源消费99%依赖进口。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丹麦意识到完全依赖进口化石能源,并将其作为唯一能源,将会萌生潜在威胁。之后丹麦一直致力于制定并逐步完善积极稳健并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政策,开展节能、优化制造产业,以及投资绿色能源技术。于2011年发布《能源战略2050-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走向绿色能源》,明确提出2050年完全摆脱化石能源,建立“绿色能源体系”,同时保证丹麦能源供应安全、人民就业增加。
作为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的城市及最大的港口,哥本哈根市是能源消耗大市,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在国家大能源政策基础下,形成“哥本哈根式”能源变革,主要行动有制定碳中和目标、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实行分散式区域供热和热电联产,以政府为首推广节能建筑、鼓励低碳绿色出行、推进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制定高税能源使用政策和非政府组织大力推动等方面。哥本哈根市委还通过每年举办的“哥本哈根气候措施”年会邀请多国代表共同探讨城市气候行动。在2008年,得益于环保方面的成绩,哥本哈根被评选为“世界最佳城市”榜首。能源变革的顺利进行,信心大增的哥本哈根市于2009年率先宣布,要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
哥本哈根的能源战略不但解决了能源供给、能源环保问题,同时通过一系列能源政策改变了消费者的能源意识,并通过能源技术带动了经济发展、就业率提高。以哥本哈根为代表的丹麦能源变革向世界展示了能源变革与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致力大气治污的伦敦能源变革
在工业化时代,对于资源较丰富的城市或国家,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大量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以及生态产生严重影响,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生活品质。
英国首都伦敦是众所周知的工业重地。煤炭支撑了英国100多年的工业发展,成就了经济大势,也导致了惨烈的环境影响。19世纪的伦敦,烟雾飘荡在整个城市的上空,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让伦敦再次举世闻名,也给伦敦贴上了“雾都”的名片。英国政府痛定思痛,开始重视能源造成的大气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1956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布“清洁空气法案”,作为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主要提出改造用煤设备、设立地方政府补贴、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空气污染物减量初见成效,表明了政府的坚定决心。在之后的几十年,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权限、重视机动车污染、制定空气质量标准、颁布环境法等,逐步完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2009年英国政府发布《英国清洁能源战略白皮书—低碳经济转型计划》提出英国2050年实现碳减排60%、电力行业全部去碳化的目标。
英国能源战略赋予地方政府充分权限,2004年,伦敦积极出台了《市长能源战略》,之后开始启动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政策、百余个战略性发展项目。并逐步扩大变革范围,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关注分散式能源供给系统等。2000年至2006年,伦敦市人口增长10%,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却下降了6%。2010年伦敦政府根据国家战略提出了《伦敦未来能源战略的实现-市长能源战略修正案》,提出2025年三大战略目标,实现二氧化碳相对于1990年减排60%,建成高效、独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成为全球碳金融中心。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史上最绿色”的奥运会使伦敦再次举世闻名。
针对能源变革目标,英国全国上行下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在制定能源战略时,伦敦市充分考虑自身城市特点,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分行业制定根据碳减排目标,重点促进商业领域、民用住宅和交通领域的碳减排。并通过政府示范引导,促进公众参与。在大气污染治理上,伦敦市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向世界展示了一部振奋人心的能源变革史。
资源100%可再生的法兰克福能源变革
以能源为支撑的工业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能源的大量使用,我们终将面对能源枯竭。目前越来越多国家和城市大力开辟新能源,参与100%可再生能源建设。
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第一个宣布“弃核”的国家,其能源转型战略备受关注。德国的能源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德国一直酝酿着能源转型。德国的能源转型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而是由大部分德国民众的反核行动、地方居民对“去中心化”的支持,以及德国的政治影响共同驱动。德国的能源转型方案不只取决于一份报告或文件,而是由一揽子解决方案组成。在2011年的德国议会上,德国政府一致做出在2022年之前逐步关停核电厂以及2050年基本退出化石能源两大决定。主要通过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在过渡期间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能源效率实现。
法兰克福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大都市,是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16世纪后又成为交易所及银行中心,其人均能耗远高于德国平均水平。该市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实践落实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2009年就签署了欧洲市长盟约,批准了“2008年能源行动方案和CO2排放清单”。2015年,法兰克福市政府议会决议通过了205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的“100%气候保护总体规划”,通过缜密的可行性研究,最终确立了“电力10%进口、热力100%本地供应”的能源供应方案。通过最大限度挖掘各区可再生能源资源、各领域节能潜力以及研究智能技术解决方案、强化能源合作保障法兰克福市能源战略推进。
虽然德国为能源转型付出了高昂成本,但能源转型大力促进了德国的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总的来说收益非常大。法兰克福市的能源战略表明,对于人口密度高、工商业发达的大型城市,在支持互联网计算中心等高能耗的技术产业同时,并不否定其100%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可能。除法兰克福市之外,还有很过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都提出了100%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变革目标。
脱离现实的马斯达尔能源变革
能源出口大国享受了工业时代石油储量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但先进的国家或城市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认为石油终将枯竭,应未雨绸缪,开辟“未来能源”。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储量位居全球第七位,其首都阿布扎比拥有丰富的原油储藏,那儿的居民几乎是世界最富有的人,但当地人并不沉溺于石油带来的辉煌,积极开发未来可持续能源。2006年阿联酋提出“马斯达尔”设想,在阿布扎比西侧打造一座6平方公里的环保小城,其目标是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零碳、零废物标准城市,被称作“沙漠中的绿色乌托邦”。该设想于2008年正式启动,斥巨资220亿美元,制定了顶级完美的规划,为实现小城100%的可再生能源动力、完全零排放、节电75%、饮水需求减半,致力于在沙漠逆境中突围,依靠能源转型颠覆人们对城市和建筑的看法。打着未来城市的旗号,马斯达尔吸引了包括世界自然基金会、麻省理工学院以及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等争相加入。
马斯达尔的城市规划不可谓不超前,其重视地区与社区的结合,便捷的公共交通,充满活力的公共区域,保障居民高品质的生活。在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电力供应、水资源循环、废旧可循环利用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地域特征和能源,可谓是当时看起来最全面的设计。项目开始初期,吸引了全球关注,300多家企业争先在此设立官方办事处,希拉里*克林顿称其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榜样,很多国家也因此开始尝试建立“碳中性”城市。坐落于此的西门子中东总部成为中东地区第一座获得LEED白金认证的建筑,堪称国际性绿色建筑典范。2015年投入使用的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部大楼,耗能据称仅有阿布扎比同等办公楼的1/3。虽然初期建设获得各方肯定,但建设过程中发现不能完全实现“零碳”目标,并伴有撤资行为,到2016年,马斯达尔城规划仅完成了不到5%,竣工日期推至2030年。2006年开拓性的设想变得无名无实,马斯达尔到处是空荡的大楼、荒芜的街道、大片未开发的土地,整个城市目前只有300名居住人口。
为向世界展现一座全新概念的“零碳城市”,马斯达尔城提出了相当全面的规划,具体到城区规划、可持续建筑设计、饮用水和污水管理、固体废弃物管理、交通规划等。然而忽视了城市的发展规律,过于极致地追求能源的优化利用,使马斯达尔脱离了城市全面发展的实质。对于未来的城市能源变革者,应意识到不能为了实现“零碳”城市展示,而将所有美好的能源设想强加于一座城市之中,能源变革必须全面融合并完全服务于城市的全面发展。
能源转型和革命是工业革命与现代城市文明融合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要素。能源转型成就了哥本哈根的能源自给、解脱了伦敦的“雾都”称号。法兰克福和马斯达尔相继打造100%可再生能源,但马斯达尔忽视了能源变革应以支撑城市全面发展为动力。从能源角度看工业革命,其本质是能源的变革。从城市的角度看能源,其动力是城市的发展,以能源变革驱动城市全面发展。不一样的能源塑造不一样的城市,城市能源变革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