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国的
光伏企业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对于国内市场,应加速开发
光伏发电应用,让上游的制造业优势可以顺流而下,同时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让质优价廉的产品在国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另外一方面,对于国外市场,中国的光伏企业应该熟悉和研究国外的相关政策,保证中国的光伏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双管齐下,对于中国
光伏行业的发展来说才是硬道理。
业内人士表示,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商业模式,需要推动行业走出一条市场化发展道路。
第一,要确保合法电站的并网及运行发电。用于解决风电和太阳能等电力难以全额收购难题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上网管理办法》正在由
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中。行业期盼已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也将择机出台。这两项利好政策的出台会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第二,电站的补贴要及时发放。要综合考虑光伏电站、电网公司和发电端的利益,对于电网、调峰电源的建设和光伏发电进行一定的补贴,确保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所发的清洁能源,电价补贴的及时发放会有效鼓励光伏电站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一个亟待落实的问题。
第三,要完善分布式电站的相关法律法规。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分布式电站应用工作,与此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比如商业屋顶电站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问题以及电站赔偿的标准问题等,也要明确屋顶所有者和屋顶电站所有者的权利义务等等。
第四,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商品化。要出台相关政策确保电站持有者发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同时,要消除相关的政策法规瓶颈,并使市场参与者不仅限于大型国有发电集团,鼓励民间和外资资本的参与与竞争,这样可以激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着眼于未来,长期持有电站。
第五,要明确实施细则,促进商业模式的完善。现在关于太阳能电站的政策法规还有许多细节仍待明确,比如补贴的年限以及补贴发放的细则,土地问题等细节都需尽快明确。
综上所述,我国光伏产业需要从行业危机中走出来,除了复苏前期的市场引导之外,其它步骤就需要市场来完成,需要避免过度的地方保护,这一思想,在去年的国务院会议当中已明确提到。
“我国用五年时间发展多晶硅产业,从原料依赖进口,到解决了光伏行业一半以上的自主供应。但目前90%的企业已经停产,这个高科技新兴材料产业遭遇生存危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主席朱共山说,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应该是扶优扶强,同时规范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的光伏用多晶硅原料有一半来自进口,而国内多晶硅存在大量低端产能。”朱共山委员说,多晶硅行业需要扶优扶强,进一步促进优胜劣汰。他介绍说,面对外国企业的低价恶性竞争,处于成长初期的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陷入严重困境,90%的企业已经停产,如果再持续下去,光伏行业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