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中心集查询、监测、功率预测预报、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收集到的大数据供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服务。”大同光伏发电监测服务中心主任赵建平介绍说,该中心系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大同分中心,是首个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发展呼唤管理革命
“这是GPS系统,监测基本实现了远程操作,几乎不需要去现场调度。”监测中心工程师孙志博告诉记者,通过监测中心的大屏幕,可以随时了解电站现场的实时状况,数据出现问题会立即发出预警,由一线运行维护人员到现场厂区进行检验和即时修复。
记者了解到,2015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推出了光伏“领跑者”计划。同年6月25日,山西省大同市采煤沉陷区获批成为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监测中心就是这个基地的‘最强大脑’,用大数据技术管理着整个‘领跑者’基地的所有关键数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郭雁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光伏产业已经日臻成熟,但仍面临着成本高、竞争多、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产业困局,这种状况显然不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郭雁珩对记者表示,在此种背景下,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着眼行业发展,创新管理思路,推出了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目的就是既要因地制宜在沉降区发展光伏产业,又能够通过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光伏产业全面升级。
记者了解到,国家能源局需要对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的整体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也要对设备的质量、运行指标以及大同区域光资源状况和沉降区域沉降情况进行长期监测,涉及整个项目前期设计、中期建设以及后期运维的方方面面。
“基地项目所在的区域面积广阔,而且地形复杂,要利用传统的手段和模式对这些项目监测和管理,根本无法实现。”郭雁珩介绍说,为了满足政府对基地的全面监管和评估,同时服务企业科学管理,才在“领跑者”基地安装了这个“最强大脑”和“电子眼”。
记者在现场看到,监测中心作为首个“领跑者”基地的信息中心,在管理模式上是对“互联网+光伏领跑者基地”的首次探索。监测中心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大同光伏产业在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做优大同光伏产业存量、推动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大数据支持,为做大大同光伏产业增量、打造新的增长点指明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管理水平发挥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
六大系统护航光伏产业
记者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了解到,监测中心信息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光功率预测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地基沉降系统及大数据展示系统组成,这六大信息系统以数字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对基地进行整体闭环管理,为领跑者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依据。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大同领跑者13个光伏发电项目的所有数据从现场端采集到监测中心。随后,项目管理系统从现场采集数据中筛选出与项目管理相关的13个项目数据,进行整个项目数据的整理和归类,实现对项目的体系化管理。
光功率预测系统是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主要包含光资源测量和光功率预测两个模块,其中,光资源测量是在每个项目现场安装先进的测量设备,把当地的太阳辐射数据,不间断地采集到监测中心,以评估基地的光资源分布状况和辐照强度,结合历史累积的光照情况数据,分析预测出该区域光伏电站未来一段时间的发电状况。
“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大同采煤沉陷区领跑者基地5万亩区域内的光功率预测,这样就可以把基地的13个光伏领跑者项目拟合成一个整体,国网山西公司就可以把基地视为一个整体来调度,这样不仅可以优化电网调度,更可以保证各电场的上网电量。”郭雁珩向记者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