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府招商的热与落地配套政策的冷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石墨烯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兴趣很高。这体现了这些地⽅政府长远的眼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目前来看,在国内真正能起到天使投资作用的,可能就是各个地方政府,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在石墨烯项目的招商上,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出手大方。但是,石墨烯产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系统性问题,仅仅靠资金和创业团队依然不能得到解决。
目前,石墨烯产业主要遇到的问题是环评、安全生产资质、废料处理、出口等方面没有配套政策跟进。化学法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石墨烯的方法之一。目前对石墨烯敞开怀抱的城市大多是对环保要求极高的城市,所以环保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中国群众运动式的热和发达国家注重长远的冷
我国的石墨烯研究基本上属于自发性的群众运动模式,一大堆人抢一块很小的蛋糕,投入非常散,缺少国家层面的全局性规划,这样就很难布局长远的目标。这种投入方式带来的常常是表面上的繁荣,并且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就需要整合资源,从分散走向集约。
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支持了许多项目,对推动产业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欧盟选定石墨烯旗舰研究项目作为首批技术旗舰项目之一。
如何走过最后一里?
在三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后,当前各界对石墨烯产业的基本判断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基本定位为“先导产业”,且要分为2018和2020两个子阶段积极推进。在此过程中,肖劲松建议道:
1、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布局未来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中低端产品放手交给市场和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石墨烯产业领域;
2、建设数个面向未来石墨烯产业的高端研发机构,集中投入、稳定支持,体现国家意志。如:设立国家级石墨烯研发机构,建立若干国家级石墨烯新创新中心;设立石墨烯发展专项计划和专项基金;
3、借力“中国制造2025”,重点布局石墨烯材料的生产装备研发,带动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
4、加快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材料标准、应用标准等标准规范;
5、以石墨烯新材料研发为抓手,鼓励机制体制创新,探索高效率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之路。通过“研发代工模式”解决企业研发力量的不足和专业研发机构产业化的难题;
6、像稀土一样,将石墨矿确定为战略性矿产资源。
延伸:有关石墨烯的四个误导
误导一:石墨烯的发展将依托于石墨资源
将石墨烯的产业稀缺性和资源稀缺性进行混淆。虽然石墨烯早是从石墨中发现的,但是产业化制备石墨烯薄膜主要是以甲烷、乙炔等含碳气体为原料,与石墨没有关系。而石墨烯粉体虽然由石墨生产,但是对资源的耗费量很少。
误导二:将石墨烯的微观性能夸大为宏观性能
石墨烯的极强导电性、强度、透光性和导热性等特性,只是单原子厚度石墨烯的微观性能。一张保鲜膜厚的石墨烯能撑起一头大象,用石墨烯制造防弹衣、太空绳;石墨烯无法用于大型器件散热,而更适合极微小器件散热;用石墨烯制作超级电缆,不适合制造普通电缆、导线,只适合作微电路。
误导三:将石墨烯作为半导体的替代材料想象得过于乐观
目前石墨烯半导体还处于理论假设和概念宣传阶段。石墨烯的特性更接近于导体,目前通过掺杂实现石墨烯的半导体在学术理论中还有不小的问题。而氧化石墨烯虽然能够表现出半导体的特性,但性能差强人意。石墨烯成为硅半导体的替代材料在20-30年内难以实现。
误导四:混淆石墨粉体与石墨烯概念
大量膨胀石墨、石墨微片在其中鱼目混珠。企业向原有材料中添加石墨烯粉体,就可以声称提高甚至大幅提高了产品性能,从而得到资本市场的炒作。然而,企业添加的粉体到底是不是石墨烯无人知晓。改善的性能中,石墨烯的贡献多少,都值得怀疑。
FR:能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