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未来市场分析
1、生活热水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建筑面积达30亿平方米。正在制定的《十三五建筑节能规划》仍将把可再生能源建筑能耗替代率作为目标,“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在新建和既有建筑上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力度。家用系统市场正在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随着产品功能创新和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农村市场未来前景仍将看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按照太阳能提供30%城镇家庭、60%农村家庭的家庭热水需求计算,到2020年,潜在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规模可达6.7亿平方米。
2、采暖制冷
我国采暖市场主要分布在北方供暖地区的城镇供暖,北方供暖地区的农村供暖,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供暖三大地区。到2020年上述地区采暖建筑面积将分别达到150、130、135亿平方米,按照建筑的单位面积供暖平均能耗15、30、9kgce/m2,太阳能供暖提供10%城镇建筑、20%农村建筑的建筑供暖需求计算,潜在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规模可达9.3亿平方米。
我国北方供暖地区的公共建筑、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有大量的建筑制冷需求,仅按照太阳能热水在提供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的2%的制冷需求计算,潜在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集热面积规模可达1.1亿平方米。
3、工农业应用
由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的《太阳能工农业应用进展与发展趋势》项目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工业领域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70%,而在相应的发达国家,工业能耗只占到1/3左右。据统计,工业能耗的50%~70%为工业加工用热。其中,中低温用热占到了45%以上。预测到2020年,中国潜在的工业热水及热力市场有6.9亿平方米。”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5]631号文中,节能重点工程,年节约标准煤2000吨以上的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改造、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重大示范均在其中。
2016年工信部出台《2016-2020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并发布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明确提出提高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生再能源在工业领域使用比例。再次证实中国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4、小结
根据2016年中国政府/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十三五”太阳能热利用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从终端能源需求量、以及太阳能热利用的市场份额进行预测:到2020年潜在的太阳热利用市场规模可达24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热水市场6.7亿平方米、公共建筑热水市场1500万平方米、建筑采暖市场9.3亿平方米、建筑制冷市场1.1亿平方米、工业热水及热力市场6.9亿平方米。
报告同时指出:面对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目前面临的市场增长乏力、激励政策缺失等问题,行业协会建议采用较为保守的保证目标8亿平方米作为2020年的行业发展目标。行业协会提出的集热面积8亿平方米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发展目标,远低于根据终端能源消费测算出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规模(24亿平方米),从市场潜力和规模来看,是可行的。
5、新的增长点
根据市场分析、企业的创新实践和未来市场潜力综合分析,可以归纳出行业以下新的增长点:(但还需要依赖于不断的技术创新、政府政策的引导、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基础工作。)
家用系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更新换代产品;
热水工程:能够保证性能(光热、安全、建筑结合)、可靠性、长寿命的工程系统;
采暖制冷:户用采暖系统、区域供热系统、公共建筑采暖制冷联供系统;
工农业应用:低温基础热源热水供热和中高温供热系统。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引导
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纳入国家战略,但重电轻热思想仍存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支,应用领域包括生活热水、建筑供热制冷、工农业供热和热电等,但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不管是在行业内部还是政府机构,市场认知度等方面都对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有片面认识,造成行业定位的不准确,有的把太阳能热水器等同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有的认为家用热水系统市场化程度较高,不需要政府的手发挥作用,其他应用领域也可以仿效。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在采暖、制冷和工农业应用领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政府这只手来发挥作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要提升竞争力,迈向中高端,也需要政府的手发挥引导作用。
2、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国家投入创新转化成果少,新领域规模化应用示范无机制,企业生存难创新投入不足等。对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特别是应用技术项目应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的方式。要运用财政补助或相应机制,支持光热企业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对光热龙头企业要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应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服务。对已有的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按功能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服务平台,实行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
3、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业内市场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小充大、低质恶性竞争、假资质、假报告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行业信誉和健康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行业协会将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方面发挥作用。加强监管,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和必要的信息公开,加强行业组织的自律,形成部门协调、专业监管、行业自律和用户参与的齐抓共管局面,努力维护健康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
4、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行业的生命。业内部分企业质量意识不高,质量管理工作薄弱。对行业与先进制造业质量要求的差距看不到;对日益提高的消费者品质需求不敏感;对主管部门建筑热水工程采取逐步严格的监管措施不理解;对采暖制冷、工农业供热新应用新领域,质量要求认识不足;对必要的质量管理(包括检测)投入认为是额外开支等思想和习惯,严重影响着行业的口碑和发展,应在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标准清理和提升等方面长期努力,以营造业内追求高品质,高服务的行业风气,树立中国热利用产品的良好口碑,适应我国制造业在新常态下迈向中高端的发展趋势。
5、进一步提高监管科学性
工程设计验收无性能数据、无责任,国家质量监督抽查长期不能涉及工程主战场和行业质量薄弱产品。很多城市推出了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政策,但在实际运作过程由于监管缺失或监管方式不得当,出现仅查看集热器面积、以小带大、验收后拆除、甚至以各种理由取消安装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监管方式需要进行科学化的改进,应以数据为依据,以结果为导向,改进和完善监管方法。目前山东省推出的在线监测系统是一个较好的监管方式,建议在全国推广。
6、建立和完善供热的管理体系
近几年,国际上通过热能精确计量进行能源的区域调配及市场交易已成为引导太阳能热利用健康发展的趋势,积极建设热能计量监控、信息统计方法体系是为我们下一步提高太阳能热利用的经济效益,实现热能市场交易,促进行业形成良性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许多太阳能热水工程的建设并没有安装相关的热能计量设施,监控手段薄弱。
2016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太阳能行业热能计量与检测平台技术规范》,要求对新建太阳能集热补贴项目,各用户要自行同步安装监测模块,并接入全省太阳能集热在线监测系统,保持与太阳能集热项目同步运行。此项要求作为通过验收并享受省财政补贴的必要条件之一。既有太阳能集热补贴项目要逐步安装并接入全省太阳能集热在线监测系统。山东省经信委、建设厅等主管部门支持的依托第三方建设省太阳能热能计量与监测平台项目,是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监管方式变革的重要举措,具有在全国推广意义。浙江和北京等地也正在积极推进监控工作。
7、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平台建设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平台建设政策。平台应具有信息统计功能,为保有量的统计、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平台应具备供热量统计功能,为政策的实施、工程监管、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导向提供数据支撑;平台应具备信息共享功能,为行业内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应用信息,实现业内技术、设备、人才和信息等资源的网络共享提供服务。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