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9日,主要境内外光伏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净利润相较今年第二季度全部下滑,下跌幅度从16.6%到292.7%不等。从强劲到疲软,这一市场变化的直接原因是“6.30”抢装潮。中国市场需求锐减,几家组件商则谋求海外市场。而第四季度,因8月份以来各地领跑者计划陆续开始招标建设,光伏行业预计将迎来弱复苏。在上半年业绩的带动下,全年业绩也可能迎来较大上涨。
“6.30”抢装潮给光伏企业带来了亮丽的中报,但潮退后,第三季度的业绩大幅缩水。
截至11月29日,主要境内外光伏上市公司,除英利绿色能源 (NYSE: YGE)外,均已对外公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分析发现,这些公司净利润相较今年第二季度全部下滑,无一幸免,下跌幅度从16.6%到292.7%不等。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昱辉阳光的出货量下滑,其中天合光能(NYSE: TSL)第三季度的出货量较第二季度减少了297.1MW。英利绿色能源11月28日发布第三季度初步财务业绩称,公司预计2016年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在360-370MW的范围内,低于第二季度的622MW。
中国市场需求锐减,几家组件商则谋求海外市场。以晶澳太阳能(NYSE: JASO)为例,从出货量来看,该公司中国市场占比从第二季度的六成跌到了第三季度的三成。
而第四季度,因8月份以来各地领跑者计划陆续开始招标建设,光伏行业预计将迎来弱复苏。在上半年业绩的带动下,全年业绩也可能迎来较大上涨。
退潮后光伏市场需求锐减
光伏行业的起伏向来由政策主导,今年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相当直观。这种影响对比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即可看出。
从出货量来看,六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全部下滑。英利绿色能源预计2016年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在360-370MW的范围内,低于第二季度的622MW。
六家公司中,晶科能源(NYSE:JKS)领跑,第三季度出货量1606MW,同比上涨41.6%,环比减少了110MW。不过,跌幅小于出货量第二的天合光能。同时,晶科能源也是唯一一家毛利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的企业。这意味着晶科能源或将替代天合光能,成为中国最大的组件供应商。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在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表示,将2016年全年的组件出货总量目标从此前的6.0GW到6.5GW提高至6.6GW到6.7GW之间。
天合光能第三季度1361MW的出货量环比下降了17.9%。对此,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称,第三季度业绩如预期放缓,原因为市场供过于求,市场库存水平增加,中国市场需求在上半年的强劲之后疲软了,最终总出货量低于指导底线。
上游的多晶硅生产制造商保利协鑫(03800.HK)第三季度对外销售多晶硅约1398吨,同比减少约70%;硅片销售约3837MW,同比减少4.6%。该公司称,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出现了萎缩,相比今年第一、二季度,第三季度多晶硅及硅片需求出现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