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太阳能光伏讯:政府真正需要关心的不是产业政策,而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法治、更低税负、更少管制的市场经济。哪些产业会成为推动创新的明日之星,还是交给市场去发挥决定性作用吧,“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政府在产业政策上“越位”,而在改革上“缺位”,这才是中国最大的危险]
最近几年,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屡屡引发争论,搅动一池春水。
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实质乃是“有为政府论”。此论一出,那些对“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本就心猿意马的官员立即拿到了理论盾牌。其实,这属于一种“路灯谬误”:丢了钱的人在路灯下寻找,仅仅因为那里有灯光,而不是因为那里是丢钱的地方。
“有为政府论”的核心观点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从来没有人否认政府存在的意义。正如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描述的,市场经济虽然靠每个参与者的自利行为驱动,但依然需要政府担任“守夜人”。因此,任何社会都需要政府来维护法治、公平竞争、私有财产的社会秩序,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即便《历史的终结》作者福山也在近期的著作中将“政府、民主、法治”并列为实现社会良序的三大支柱。
但林毅夫的“有为政府论”意不在此。其核心观点是:
1.政府应积极引导产业政策:“在结构变迁过程中,必须有先行者,先行者会有很多外部性,并且在产业技术升级过程中,必须有基础设施跟制度完善,这不是企业家可以内化于他的决策的,必须有政府的协调。很多私营企业在同一个领域做相关的投资的改善,有的就必须由国家提供。谁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政府积极地跟他配合,他也不会成功。”
2.投资拉动有理:“消费当然重要,但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的前提是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它的前提又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些的前提又是什么,都是投资。而且统计数据表明,当中国投资拉动被批评最严重的那几年,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那几年。”
3.政府大部分的干预是对的:“中国这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应该讲政府大部分的干预是对的……如果没有成功的产业政策,每年9.8%、持续35年的快速增长是怎么来的?你到东莞去看,每个乡镇每个项目去看,都是政府积极招商引资来的,招商引资就有产业政策啊。”
正是基于上述逻辑,林毅夫得出了令学界侧目的结论和预测:
1.中国经济仍有高速增长的空间:“中国经济未来20年仍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风景这边独好。”
2.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是周期性的而非结构性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外部性的,是周期性的,而不是内部的体制性、机制性的。不要把周期性的问题当作是体制性的问题,这样可能没有真正把问题解决,而且会创造更大的问题。”
3.凯恩斯主义:“现在是经济面临下行,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时候。在经济下行、失业率高的时候,应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提上议程,短期内会创造就业,并形成资产,长期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
林毅夫的独唱
专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林毅夫虽然拥有学术光环,但并未因此得到广泛支持。相反,即便在他创办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中,也不乏张维迎、周其仁等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