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央企,中节能的核心优势一直没有形成。它将如何抓住当下最佳发展机遇摆脱外界对它“盈利能力”的质疑?
西直门外大街上,一座浅黄色的建筑伫立于此,被大理石包裹的墙面略显陈旧,十多年前,它是整个西直门的地标。当时它被称为木材大厦,大约到2005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前身——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成为了这里的主人,这座大楼因此改名为节能大厦。
中节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范围内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国政府为应对能源危机开展了节能专项计划,而这项计划由国家计委旗下的节能计划局负责实施开展。到了1988年,随着国家第一次投资体制改革,计划节能局改制为中国节能投资公司,这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前身。
在20世纪末期,在经历了经济粗放式高速增长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阵痛后,节能环保意识在中国逐渐苏醒,到了十二五规划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形成,技术逐渐成熟,行业秩序被逐渐建立,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动作,在某种意义上,又代表了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动向。
这恐怕是节能环保行业最好的时代,但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节能的核心业务却没有形成核心优势。这恐怕不仅仅对中节能,也是对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当下挑战最好的写照。
多元化布局
中节能的年代悠久,其“年龄”甚至超越五大电力。1988年,计委节能局改制为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四年后,邓小平南下讲话,经济发展进入了爆发增长,中国能源产业裂变。五大电力、电网公司纷纷诞生。
由于电力供应与高速经济增长的比匹配,中国节能产业的雏形正在孕育发酵。一些节能产业资深人士看来,90年代初才是节能环保产业的第一次黄金时期。“那时的节能市场,是真正的在发展。当时,能源和生产力挂钩,在捉襟见肘的电力供应上,不节能,生产就不能进行,节能产业是刚需。”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特聘专家赵志立对中国节能市场的变化深有感触。
2007年,时任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的王小康调任中节能,从此中节能走上了一条飞速扩张的道路。
王小康加入中节能后,中节能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当时业务涉及了垃圾发电、生物质能源以及遗留水电资产。这种策略,使得中节能的业务版图迅速做大,从2007年到2010年,王小康就任中节能三年时间内,中节能资产增长将近250%。
其中,带给中节能最大收入的要数清洁能源发电板块。1996年,中节能从丹麦引进了风力发电机开始试水风力发电,2006年,风力发电在中国迎来了一阵爆发,中节能风力发电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变身为中节能直属全资二级子公司。2007年又中标了国家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甘肃玉门昌马风电基地200MW风电特许权项目。此时,中节能风电项目遍地开花,其扩张速度之快,在业内被称为风一样的速度。2014年,中节能旗下的节能风电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唯一以风电运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此外,在“金太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光伏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09年,中节能杀向光伏产业,从宁夏石嘴山10GW级大型荒漠光伏电站开始,投资的光伏项目在各地开花。据中节能太阳能公司内部人士回忆,当时考察研究了很多项目,那一年也是中节能清洁能源板块的鼎盛时期,几个项目同时开工,风电、太阳能发电营业收入为整个集团收入贡献了逾15%的营业额。2009年,镇江设立光伏组件生产线开始,中节能的光伏产业有了装备制造能力,在新能源产业链也初步形成,时至今日,中节能光伏板块占据清洁发电板块的最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