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品牌促增收
(二十一)做优吉林大米品牌。要把宣传的着眼点定位在“白城弱碱地大米”的整体框架内,打造“白城弱碱地大米”这块招牌;提升“白城弱碱地大米”品牌影响力。组建白城大米产业联盟,实施“地名+品种名”营销策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采取“供货商+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商)+采购商”模式,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白城大米直营销售网络,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主销区,建设直营店若干。(责任单位:市粮食局)
(二十二)打造杂粮杂豆品牌。启动白城燕麦、洮南绿豆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中航国际洮南杂粮杂豆交易市场,策划包装3-4个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开发建设杂粮杂豆物联网服务平台,完善建设区域性产地市场,每个县(市、区)也要结合当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实际情况,至少确定一个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加大“白城杂粮杂豆”品牌广告宣传力度,在长春龙嘉机场、白城大安机场、环城高速进出口等醒目位置,设立擎天柱广告牌,制作广告标语,扩大宣传。(责任单位:市农委)
(二十三)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大力发展优质安全畜产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争达到20个。(责任单位:市畜牧业局)
六、抓新业态促增收
(二十四)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搞好生态休闲旅游规划,创新理念与经营机制,引进战略投资人,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精品。以向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为率先突破,营造回归自然、贵在原始的生态休闲景观。大力宣传展示白城湿地、草原、森林、风电等旅游风光,吸引境内外游客来白休闲度假,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魅力村庄。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提高农耕文化对休闲农业的拉动作用。(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旅游局)
(二十五)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1个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在贫困县建立4家开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为每个县免费培训50名扎根县域的电子商务人才和从业人员。依托阿里巴巴、开犁网、邮乐网、一品网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通榆县农村淘宝为样板,遴选3户优质农产品企业,重点进行电子商务化产品规划、市场分析调研、店铺开设、详情页制作、产品上架及运营培训指导。(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委、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
(二十六)加快推进快递下乡。稳定提高快递网络覆盖面,引导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原产地的合作,通过“快递+电商”,拓展农产品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便利超市、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农村邮政局(所)、村邮乐购店、快递网点、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等改造成具有农村电子商务功能的综合服务站点,实现县、乡、村的电子商务运营网络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农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二十七)抓产地初加工。今年,要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攻坚计划”,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00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70户,建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26户。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以上。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改造升级储藏、保鲜、分类分级、包装等设施,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责任单位:市农委)
(二十八)挖掘林业和渔业增收潜力。结合清收还林,利用林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大农民林下经济增收项目扶持力度。加快“互联网+”智慧林业建设,打造林特产品电子商务,因地制宜推广稻—鱼、稻—蟹、稻—鳅等养殖模式,发挥种养综合效益,年内示范面积达到1万亩。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做大做强哈尔淖、月亮湖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渔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养殖户开展垂钓、观赏、餐饮等休闲渔业经营。(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利局)
七、抓规模经营促增收
(二十九)抓土地流转指导和服务。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向现代农业示范区倾斜。依托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日常管理,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备案、信息收集发布、合同签订指导、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指导、纠纷调解仲裁等指导和服务。(责任单位:市农委)
(三十)抓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训对接会等形式,指导各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接。研究制定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公益性服务的资质标准。在现代农业示范县中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责任单位:市农委、市供销社)
(三十一)抓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扶持政策落实。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配合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业务运行,并尽快开展业务。(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政局)
(三十二)抓规模经营模式总结推广。2016年,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100家。按照全省总结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互换并地等土地流转模式和私人订制、休闲种植、体验采摘等经营模式,提高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和经营能力。指导农村产业项目谋划和包装,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提供载体,举办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展洽对接会,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责任单位:市农委)
(三十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培养适应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高素质、讲公德;高技能、会生产;懂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充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千人左右。(责任单位:市农委)
八、抓改革促增收
(三十四)抓“三权”分置试点。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准备工作,推动平台建设启动。抓好我市国家级试点县(市、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扩大省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确保年底前实现全市县(市、区)全覆盖,力争做到乡镇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农委、人民银行白城支行)
(三十五)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对资源性资产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对经营性资产明晰集体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办法,建立集体资产运营制度和股权管理制度,完善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明确收益分配范围,规范收益分配顺序,确定收益分配比例,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责任单位:市农委)
九、强化社会保障促增收
(三十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2016年,农村低保标准按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确定。全面推行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实施按居住证申请低保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村人口100%享受居住地低保待遇。(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三十七)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做好农村居民参合工作,保证农村居民参合率在95%以上,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参合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贴,低保对象参合个人缴费部分定额补贴,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做好分级诊疗和付费方式改革工作,提高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保障能力,有效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计委)
(三十八)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对特殊事件、特殊对象,按政策规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三十九)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主要粮油作物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责任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逐步覆盖农作物直接物化成本。减轻产粮大县玉米、水稻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财政负担,对产粮大县财政原来承担的15%的保费补贴予以取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市金融办)
(四十)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国家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补贴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十、强化工作推进机制
(四十一)建立促进农民增收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召集人,市农委、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粮食局、市旅游局、市金融办、市畜牧业局、市供销社、市妇联、市邮政管理局、人民银行白城支行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农委,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政策研究、情况调度汇总等日常工作。
(四十二)建立农民增收工作推动考核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民增收工作扶持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的工作考核。定期调度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确保阶段目标的完成。要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对组织实施不力、不按要求推进工作、未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的要实施批评问责。
原标题: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白城市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