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我国光伏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
光伏发电成本将会有更多的下降
记者:光伏行业自2013年回暖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我国如今已成为光伏发电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您认为我国光伏行业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王斯成:之所以发展快,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国家整体的能源转型战略。作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我国能源资源匮乏,如石油60%依赖进口,煤炭30%需要进口,因此,实现能源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近几年,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迅猛,主要是因为国策的引导和政策的到位。比如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目前一类地区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最高收益率可达20%,二类则有15%,三类资源区稍微低一点,降价快收益高,吸引各类企业都奔西部投资建光伏电站。最近出台的保障性收购政策是非常好的,使得光伏有了更大的系统创新空间。可以预见,光伏发电成本将会有更多的下降,光伏行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
记者:目前光伏行业由于发展过快出现了弃光等问题,您认为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王斯成:现阶段出现的弃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并网消纳难,而是火电与可再生能源争夺市场。2015年,火电新增装机达到63吉瓦,但风电、光伏加起来也只有35吉瓦,对能源转型的实施非常不利。由于火电审批权下放,很多地方为了拉动经济,大量兴建火电厂。考虑到当前煤价低的因素,火电每千瓦时的利润可达8分,这确实不少,但这样下去可再生能源无法发展,能源转型就是空话。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出台的新能源电量保障性全额收购文件将会有效控制火电机组装机过快的问题,但同时国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火电的退出机制,给火电找出路。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光伏装机7.14吉瓦,其中分布式仅有0.97吉瓦,规模和占比都不足。6月13日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2016年新增光伏电站的规模指标为18.1吉瓦,其中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5.5吉瓦,但全部指向大型地面电站,没有分布式光伏领跑者计划。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受到电网送出、消纳等很多制约,但是分布式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转向建立一些分布式的示范园区,扩大分布式的比例。“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应得到快速发展,这里需要有政策调整,如“反送电量也享受标杆电价”(德国、日本模式);比如把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含微电网)纳入“领跑者”计划。目前分布式不需要配额,但可以给其他优惠政策,如补贴直接到位,优惠贷款,土地优惠等,同样可以使用最优质的组件,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启动巨大的分布式市场,这是很有意义的。
以储能解决弃光问题目前需要国家补贴政策
记者:储能是现阶段解决西部地区弃光限电问题的有效手段吗?
王斯成:今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主要作用是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调峰调频。但是,这一政策选择的投资主体是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电储能企业,而不是国家电网。
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正常情况下,铅蓄电池放电深度50%,循环寿命可以达到1000次。考虑到技术进步,假设放电深度65%,循环寿命1500次,来算一下配置电储能的经济性。一个省5个试点,一个试点10兆瓦,持续充电4小时,有效容量要到40000千瓦时。按放电深度65%计算,需要的储能容量就是61500千瓦时,按1元/千瓦时算,整个投入6150万元,寿命期充放电电量4800万千瓦时,光伏电价平均0.8元/千瓦时,寿命期收益3840万元,就算寿命期全部用到报废,还亏损2310万元。锂电池也是一样,结论同样是亏损。这里只考虑了初投资,没有考虑利润、运维成本、利息等。因此,如果要启动储能市场解决弃光问题,对蓄电池的初投资补贴至少需要40%,或者对于蓄电池放电电量补贴0.5元/千瓦时。储能的需求已经客观存在,但是一定需要国家补贴政策,在现阶段才能把市场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