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
经过分析现存问题背后的成因,我们认为,要实现从“粗放式光伏扶贫”到“集约式光伏扶贫”的转变,需要对光伏扶贫的粗放性模式进行以下三点创新:
扶贫资金的使用从分散到集中。扶贫资金的分散使用,是产生扶贫资金的规模效应较低、使用成本较高等一系列现存问题的根源。政府可以整合各种渠道的扶贫资金、利用金融工具撬动更大规模的扶贫资金,注册成立一家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具有扶贫性质的公司,集中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规模效应、降低扶贫资金的使用成本。
光伏电站的选址从村庄到企业。光伏电站的选址从村庄到电网质量、屋顶质量等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既符合政府的利益需求,又符合企业的利益需求。
居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中,“自发自用”部分的度电收益是1.01元(=居民用电0.54元+国家补贴0.42元+山东省补贴0.05元),“余电上网”部分的度电收益是0.889元(=标杆电价0.419元+国家补贴0.42元+山东省补贴0.05元),由于居民消纳的电量较少,所以整体而言,政府的度电收益位于0.889~1.01元,但趋近于0.889元。
政府使用企业屋顶建设光伏电站,选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企业因此而享受折扣电价,这种情况下“自发自用”部分的度电收益是1.28元(=企业用电0.9元×售电折扣0.9+国家补贴0.42元+山东省补贴0.05元),“余电上网”部分的度电收益0.889元不变,由于企业消纳的电量较大,所以整体而言,政府的度电收益位于0.889~1.28元,但趋近于1.28元。
如果企业不享受折扣电价而享受屋顶租金收益,那么政府的度电收益将会趋近于1.37元(=企业用电0.9元+国家补贴0.42元+山东省补贴0.05元)。如此一来,政府得到的电站收益将会大幅增加。此外,这一举措也满足了企业自身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光伏电站的建设从产品到精品。光伏电站的质量是稳定收益的基本保障,然而鉴衡认证中心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却显示,国内建成3年以上的电站很多都已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有些电站的设备衰减率竟高达68%,光伏电站的质量引人担忧。
为此,国家能源局对进一步做好光伏扶贫工作提出了加强技术和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
①光伏扶贫工程要由国家认可的具备光伏电站设计资质的机构出具光伏电站设计方案。比如设计方需要提供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发输电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建设部核发的设计乙级以上资质、新能源工程乙级以上咨询和设计资质等。
②光伏扶贫工程要采购经国家检测认证机构认证的先进设备。比如光伏组件、逆变器需要选用近期由权威机构确认的世界或中国品牌排名前几位的产品,支架需要选用耐腐蚀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铝合金材质。
③光伏扶贫工程要选择具备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企业承担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和运维。以上通过严把设计、采购、建设和运维等关键环节,打造出精品光伏扶贫工程,确保扶贫资金的投资收益。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而光伏扶贫模式的创新,将有效地解决政府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较低、光伏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其他单位的工作成本较高等现存问题。其次,它将引导更多企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能源转型、蓝天碧水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