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14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61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97万千瓦。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31万千瓦,同比增加52%,其中,光伏电站432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703万千瓦。
一季度光伏发电格局发生变化。中东部地区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kW的省份包括:江苏440万kW、河北272万kW、山东221万kW、浙江217万kW、安徽179万kW、山西122万kW。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地区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均超过100万kW,分别为150万kW、131万kW、130万kW和104万kW。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心从上游制造逐步转移至终端系统电站,终端市场的受关注度及活跃程度正与日俱增。根据全球清洁能源通信和咨询公司Mercom Capital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光伏市场的大部分投资资金均投放到了太阳能下游公司,约2.4GW太阳能项目被收购。
中国以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榜首的位置而备受瞩目,亦成为诸多海内外投资商及资本方争相开拓的目标市场。另一方面,已经占据光伏产业一席之地的主流光伏制造公司也纷纷开展光伏电站业务,加剧了国内优质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与竞争。
新晋分食者
在2015年的SNEC展会上,以林洋集团主席身份出现的陆永华高调宣布了林洋新能源的回归,而林洋回归光伏的定位是做光伏终端应用市场的开发,布局西部地面电站与东部分布式光伏电站,短期内目标成为“中国东部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商”。
说起林洋行业人士并不陌生,林洋集团曾经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旗下林洋新能源于2004年成立,是一家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林洋集团主席陆永华将林洋新能源的股份转让给韩华集团,后消失在行业视野中。
林洋能源电站投资情况
林洋回归后展开了一系列动作,过去一年林洋能源累计并网容量400MW,其中地面集中式、屋顶分布式、地面分布式各占比30%、20%、50%。目前,林洋能源在江苏、上海、安徽、山东等地储备大量光伏电站建设指标, 已有小路条指标约1.5GW,大部分为分布式电站。预计2016-2018年林洋能源可并网装机容量为600MW、1300MW、1650MW。
另一家上市公司旷达科技最近发布了其盈利报告,2015年该公司开发和建设电站6个,共计160MW。新增光伏电站运营规模180MW,其中自建30MW,收购150MW,实现电费收入3.2亿元,净利约1亿。光伏电站盈利能力优异,净利率高达40%以上,成为旷达科技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旷达科技持有并网电站规模350MW,其中2015年年底累计并网330MW,同比上升120%。2016年下半年,旷达科技计划通过“自建+合作+并购”模式,争取新增400MW装机规模目标。
同样于2015年切入光伏电站EPC和电站投资运营业务的珈伟股份,先后完成对华源新能源和内蒙古正镶白旗国电电力光伏电站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公司拥有了220兆瓦的优质电站资源,其主营业务构成由原来单一的LED照明收入,变成了LED+光伏电站业务,且光伏电站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
珈伟股份电站投资情况
目前,珈伟股份正在进行的并购国源电力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获证监会重组委审核通过,若完成收购后公司将会增加100兆瓦的优质电站。珈伟股份的部分配募资金将投入到光伏电站的建设中,扩大公司优质电站持有规模。
还有一家新晋公司东旭新能源近期动作频繁,该公司是宝安鸿基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15年公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资不超过95亿元投资建设总装机量为1.15GW的光伏电站项目。
目前东旭新能源未来三年电站持有目标为 3-4GW,宝安地产将探索光伏业务与房地产业务的有机融合,目前两块业务独立发展。
主流电站投资商们
2016年03月,江山控股宣布公司完成以每股0.66港币的价格向大股东保华嘉泰产业基金(“保华嘉泰”)发行51.77亿股新股,融资总额约为34亿港币。
自2014年进入光伏电站投资领域以来,江山控股先后进行了四轮增发,融资70多亿收购电站,目前并网装机量800多兆瓦,在建三四百兆瓦,预计2016年年底达到2.4GW,未来每年将增加1.2GW,目标2019年达6GW。
然而在公司初建阶段,江山控股在融资方面并不容易。据江山控股执行董事刘文平透露:“初期因公司无法提供完整的三年财务报表等原因而得不到银行授信,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只能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开展电站业务。”
作为电站投资商,电站资产的融资问题是最关键的一环。据刘文平介绍,目前光伏电站投资领域的现状是:一、竞争激烈,投资者众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二,限电问题严峻,现金流受到了影响。三,补贴不到位。根据现有测算模型,补贴延后三年测算,第三年之后才进入国补资金。四,投资环境问题多,需要面对地方政府的各种要求,土地税的问题,征收费用等。
由于上述问题,目前电站投资变得越来越困难,更多投资者的进入也使得竞争更激烈。“我们手上拿到的项目,很多都是二手的,人家已经在一个地方通过各种资源把这个项目路条签下来了,然后我们收购,或者人们建成并网之后再卖给我们。”刘文平如是说。
一方面,光伏电站资产作为过去三年成长最快的能源电力输出资产之一,在眼下“资产荒”的形势下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另一方面,一些早期进入光伏电站领域的开发商们,因深受目前光伏电站投资现状困扰,而有意淡出。
改变战略走多元化风格的顺风清洁能源日前发布了盈利警告,受电站发电收入降低的影响,由于新疆地区光伏发电站遭到电网容量问题的打击,2015年其电力输出较去年减少约92,000,000 千瓦时,降幅达45%。
顺风清洁能源电站投资情况
作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电站民营发展商,顺风清洁能源已连续几年在光伏电站投资上获得电站发电收益。但该公司于2015年末公告宣布,与重庆未来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持有及营运九家光伏电站的全资附属公司所有股权转让予对方,拟12亿元出售旗下共计180MW光伏电站项目,该项协议预计于2016年完成。
此举被业内视为其向轻资产业务模式的持续转型,据顺风清洁能源CEO罗鑫表示,未来顺风将继续开发太阳能发电站项目,但会将这些项目当作固定收入的可再生能源产品转让予合适的投资者。
除了顺风清洁能源、江山控股,目前活跃在行业内的主流光伏电站投资开发商还有联合光伏、协鑫新能源、国电投、中广核、苏美达、中节能等( 如表6),每家的投资策略及融资方式亦有所不同,在眼下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各自的优势及电站资产。
还有一群势力来自于光伏产业固有企业,包括海润、爱康、东方日升、中利腾辉、天合、晶科、特变电工等,这些原本处于光伏产业链制造环节的企业均相继开始了其电站开发业务。
2015年度中国光伏电站投资品牌排行榜
然而,并不是所有转型的企业都能获得成功,近期致力于摘帽的*ST海润在其转型的途中就曾遭遇挫折。因电站投资是密集型行业,需要更大的融资,这导致了海润光伏在转型过程一直处于紧张的财务状态,2012年-2014年公司连续亏损。与2012年同时进入光伏终端市场进行战略转移的爱康科技相比,2014年爱康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83.22 万元,海润却预亏8亿元。
2015年海润光伏发布公告终于宣布业绩实现扭亏为盈,该年海润实现营业收入60.89亿元,其中,光伏组件营收额最大,占到了35.15亿元,发电收入和工程施工毛利率则分别达到了43.47%与26.36%,营业收入也分别达到3.27亿元与9.69亿元。这对于海润而言是一个好的转变,作为掌舵人杨怀进来说是近年艰苦转型的一次收获。
协鑫新能源电站投资情况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认为现在大量民资进入光伏电站领域是不太正常也不会长久的,目前欧洲的太阳能电站已经在市场上交易,中国的光伏电站未来?定会分为ABC电站等级,也会在资本市场交易,国家将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理顺。
据了解,2014年协鑫新能源已完工且取得幷网许可的总并网容量为616MW, 2015年协鑫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 1,640MW,共拥有41个电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