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补贴规模关系着国家到底愿意付多大的代价和成本来发展这个产业,中国早已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要考虑补贴总规模的控制。
2013年以来,光伏发电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然而,从标志性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到此后的价格政策和各地方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即便在各种政策利好中也始终没有被点燃的迹象。
国家能源局之前定下14GW的光伏装机目标,其中6GW为地面电站,8GW为分布式项目。但根据中电联初步测算,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在3GW左右,以地面电站为主,分布式光伏装机不足1GW。为了实现既定的光伏装机目标,2014年6月底,国家能源局向相关政府部门、五大电力等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电网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就《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征求意见,要求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规划工作,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加强对建筑屋顶资源使用的统筹协调等。
在这份征求意见稿背后,是分布式光伏建设的重重障碍和国家实现目标的迫切和关注,然而两者的合力并不一定能把行业推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补贴规模扩大
这份征求意见稿中部分内容引起业界关注: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土地资源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在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项目容量不超过20MW),且所发电量在并网点变压台区消纳,可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政策,电网企业参照分布式电源通过“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接入服务。
如果该项意见最后付诸实际,将扩大分布式发电的界定范畴。如果按照一般意义的分布式发电,余电上网部分卖给电网只能得到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加0.42元/千瓦时的补贴,因此自发自用比例越高,收益才越有保障。单从上述意见中可发现,国家能源局弱化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概念,意味着企业可选择光伏标杆电价为分布式项目兜底,相当于将分布式的规划目标变相过渡给地面电站。
这项举措无疑大大增加了分布式光伏的投资吸引力,但从光伏发电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却存在补贴压力增大的问题。
本来国家在制定光伏发电规划目标时就明确区分了分布式与地面电站的份额,国家财政可投入的补贴必定也根据这两部分的份额来分配。现今将两者界限模糊,虽然可能刺激投资,完成既定的规划目标,但事实上相当于扩大了补贴的规模,既定的补贴资金不一定能完全覆盖。
某电力企业财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伏补贴规模关系着国家到底愿意付多大的代价和成本来发展这个产业,国家早已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要考虑补贴总规模的控制。2013年,国家能源局也针对各地区具体情况下达光伏发电的配额,要求各省备案,按规划建设,这意味着在国家部委层面对光伏补贴的规模是算过账的,并不是无限度地投入。
补贴基金暂时够用
如果国家的光伏政策按照上述征求意见稿的措施执行,则需要考虑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是否能覆盖这一发展模式所需的补贴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