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主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该基金将自2006年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合并,目前的补贴重点在于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补贴,中科院《能源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评述》一书中的数据显示,该项补贴几乎占到补贴总额的90%。
自基金设立以来,风力发电就是其最大的受益对象。由于2013年以前,中国光伏发电规模还非常小,可再生能源补贴主要流向风力发电,上述中科院数据也显示,风力发电企业获得的价格补贴资金占到发电项目补贴资金的80%左右。
在国家全面启动支持光伏发电发展的政策之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已出现较大缺口。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为13亿,2010年缺口20亿,到2011年缺口已达100多亿,2012年更是达到惊人的200亿元。而这些缺口还是在光伏发电规划尚未启动之前产生的。
2013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第四次上调。2006年,该项电价附加的征收标准最初为1厘/千瓦时,2007年第一次调整为2厘/千瓦时,2009年11月起调至4厘/千瓦时,2011年翻倍上调至8厘/千瓦时。
2013年,为了填补巨额资金缺口,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再次翻番上涨,达到了1.5分/千瓦时。根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时璟丽介绍,2006年至2012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发放10期补贴(后2期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发放),累计补贴资金573亿元。
2013年9月份开始,该基金盘子扩大,逐渐开始对此前的补贴缺口进行填补。根据财政部《201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全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决算数达297.98亿元,目前已经基本上能把2012年一整年的补贴缺口补齐,但由于早年资金缺口过大,2011年仍有8个月左右的资金尚未补到位。
早期拖欠的发电企业补贴,导致了发电企业资金流转不畅、财务成本增加,连累产业链出现发电企业、设备企业、零部件企业间的三角债现象。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明阳风电董事长张传卫等人大代表都曾在两会上反映过这个问题。
时璟丽认为,很多企业反映补贴的拖欠情况跟整个补贴机制的流程设置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要获取补贴首先要经过项目目录的核准,这个流程所需的时间有点长。直到2014年6月份前,2013年1月至8月并网的项目已经上报,但还没完成审批。这也意味着2013年1月以后并网的项目最起码在本季度内都不会拿到补贴。
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家审批,由财政部预拨,再由中央财政拨付至地方财政,最后或直接发放至发电企业,或由电网企业代付。
发改委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对目前整个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盘子做过测算,经过2013年的扩容,该基金可以支撑可再生能源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模。
时璟丽认为,国家的光伏发展规划盘子确实比较大,但行业本身基数较小,到2013年年底,装机容量还不到2千万千瓦,其中还有部分是金太阳工程的装机份额。这一两年间,即使光伏发电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整体的体量还是比风力发电小很多,利用小时数也比不上风力发电,起码在2014、2015年内,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足够支撑光伏的发展规模。
补贴制度去向不明
2015年以后会如何?除了发改委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各发电企业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测算。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