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曲阳县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河北省曲阳县县长石志新告诉记者,曲阳县位于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是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山地面积达到100多万亩,未被开发利用的山地有46万亩,一般为裸露的石灰岩,草木覆盖率不到20%。全县不宜耕种造林的缓坡型阳坡、半阳坡达20万亩,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曲阳县最终确定在齐村、孝墓、灵山等6个乡镇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在山地发展光伏产业,在光秃秃的荒山上种上“太阳板”,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呢?
韩树伟告诉记者,由于光伏板遮挡了阳光直射,山地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了,反而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做好光伏扶贫开发、生态开发,曲阳县正在考虑把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对这里的土壤进行化验后,专家认为,这些荒山荒地适合大面积种植玫瑰,玫瑰所提取的精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漫山遍野都将是盛开着的玫瑰花。”韩树伟说。
致富一群人
记者在三峡曲阳工程项目基地的一处施工工地看到,很多当地农民在从事运料、打眼等工作。三峡曲阳工程部张猛告诉记者,三峡曲阳项目从2013年一期开工以来,累计用工近20万人次,人均支付劳务报酬5000多元,辐射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的8000余农民受益。在项目建设期,每人每天的工资为120至150元;在项目维护期,平均每天可雇佣50至70人,每人每天的工资在80至120元。
三峡新能源曲阳光伏电站不仅可以通过征租土地费用为当地农民增加固定收入,还可通过项目建设和设备日常维护吸收周边农民就业,形成工资性收入,以此拉动5万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齐村乡五会村是三峡曲阳项目的直接受益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连香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农民都是1959年因为修建王快水库而搬迁到这里的,人均只有不足二分耕地,终年被光秃秃的荒山包围着,生活过得十分坚难。三峡公司来到这里开发太阳能后,公司一次性就租用荒山荒地25年,每亩荒山每年补贴150元,每亩荒地每年补贴880元,都是一次性付清。当地农民因此得到不少补偿款,有的农民因为开发荒地多,一次性就获得了10多万元的补偿款。“荒山变‘金山’,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李连香说。
当地一些村集体在拿到土地租金后,大多都用来修建农村道路等公益项目。记者在齐村乡峪里村看到,这个贫困村的道路路面已经全部硬化,水泥路面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峪里村书记王世安告诉记者,过去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没有能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没有能力进行修建道路、桥梁、洪道、沙石路、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农民有钱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房子。2013年,他们村出租荒山获得了80万元补偿款,全部用于修筑村里的道路等公益性项目,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还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生活环境。
减贫一个县
山地光伏产业发展,带动了曲阳县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更为全县整体脱贫打开了思路。
记者到齐村乡峪里村农民焦秀金家采访时看到,施工人员正在为她家安装光伏电池板。焦秀金告诉记者,她家今年被选为光伏扶贫试点户,除了自家用电外,一年卖电的收入估计可以有4000多元。她还在三峡工程项目基地打短工,一年干100多天,一天挣80元,一年收入就有8000多元。这样,仅通过光伏发电这一项,她家一年就可以增收11500多元。
峪里村是曲阳县的扶贫试点村。据了解,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首批光伏扶贫项目选择了河北、宁夏、安徽、山西、甘肃、青海6省区30个县作为试点,其中河北省选择了包括曲阳县在内的6个县做试点,每个县每年的光伏扶贫指标是70兆瓦。曲阳县今年精心选择了齐村乡峪里村和东旺乡王家屯村两个贫困村作为光伏扶贫试点村。据测算,7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将为扶贫户提供600万的扶贫资金,覆盖2000户,每户不少于3000元。三峡新能源、中电投和保定英利公司3家企业积极参与了曲阳光伏扶贫项目。
据了解,为了做到光伏扶贫精准到户,曲阳县在两个村共选择了130户房屋质量比较好的农户安装分布式光伏电池板,每户补贴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补贴3.5万元,企业投资1.5万元,并给予企业5年的贷款贴息。根据测算,如果每个屋顶安装5千瓦的电池板,正常情况下,一年可以发电5500千瓦时。除了自家用电外,剩余的电卖给国家,如果国家以1千瓦时电1元钱价格收购,一年每个贫困户卖电收入就是5500元,其中3000元留给农户,2500元用于电池板的维护成本。当地扶贫部门为每一个挑选出来的贫困户办理一张一卡通,由扶贫部门直接把钱打到卡上。“这就相当于为贫困户提供了一个长期的‘铁饭碗’。”曲阳县发改局局长王平说。
石志新告诉记者,曲阳县将以光伏产业为突破口,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争取探索出一条全县整体脱贫的新路径。未来,将通过培育壮大光伏发电产业、现代农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五大产业,带动8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争取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