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爱康科技率先试水融资租赁公司的切入点是在电站的持有和运营之间。融资租赁公司为光伏电站提供前期的开发融资。首先,电站业主和光伏产品制造商协商确定组件产品数量和规格等,业主同时与融资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租赁公司购买设备交给业主建设电站,业主建成后获得电费收入,并以此作为支付融资租赁公司的租金。
此外,融资租赁公司还可与光伏电站业主开展售后回租业务。当地面电站完全建成且业主拥有产权后,融资租赁公司可与业主签订售后回租业务,在缴纳部分保证金后先把电站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然后电站业主回租电站,并定期支付租金,到期按约定回购电站。通过融资租赁业务,企业能够盘活现有资产,快速获取资金加快电站建设,对电站形成滚动开发。目前,爱康科技已经为自己建设四子王旗20MW光伏电站以融资租赁方式募集8500万建设资金。
资产证券化:尚未成熟
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资产非常有效额方式。而2013年国家对于资产证券化采取了非常鼓励的态度,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鼓励其发展。众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券商、信托都在积极布局资产证券化业务。电站作为一个现金流非常稳定的项目,天然是资产证券化的优质标的。
爱康科技于11月10日发布公告开展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但是,目前发展资产证券化仍然有众多问题。一是由于资产证券化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实现完全的破产隔离(SPV),所以目前只能针对其股权部分做证券化。二是,资产证券化由于其流动性较差、标的资产未被广泛认可等原因,在我国的发行利率偏高。目前资质较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率也普遍在7~8%或以上。整体资产打包证券化,对于企业来说,吸引力还不如银行的项目贷款,但其流程和复杂程度确远超银行贷款。
众筹:依然遥远
阿里巴巴一度传言要推出“定期宝”对接光伏电站,但是目前尚未成型。业内寄希望于通过众筹模式降低电站的融资成本。但是,众筹模式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单个众筹项目的规模上限为500万,这对于大型地面电站来说显然太小。
BT/BOT:考验EPC团队的资金能力
通过EPC团队垫资,以BT或BOT的形式建设电站的形式,也是众多电站运营商的选择之一。事实上,EPC团队的资金非常紧张,占用EPC建设资金的方式能否推广值得怀疑。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或者大型国有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方式开发电站。
并购基金:弱化主体信用的融资方式
光伏电站的融资关键在于弱化主体信用而为前期建设提供资金。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可以由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联合成立新能源基金,发行金融产品对接电站建设。某种程度来说,这个类似于房地产信托。光伏电站的资本链条闭环在于公开市场,金融机构不具备运营电站的能力,所以相关的上市公司必须履行回购义务。以保利协鑫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探寻解决电站融资难得问题。但整体来看,电站建设考验着企业的融资能力。拥有较为畅通融资渠道,以及现金流比较好的企业,在开发运营电站方面会有比较大的优势,比如像森源电气、林洋电子,甚至华北高速这样主营公路运营的公司。
光伏电站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
光伏制造企业:顺势而下的选择最早介入光伏电站建设的是原来上游的制造企业。在2012年光伏制造业步入寒冬后,上游光伏产品毛利率迅速下滑,光伏电站成为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尤其是2011-2012年后,国家能源局推出“金太阳”工程,对成熟电站给予优厚的补贴,刺激了原光伏制造企业进入下游应用系统。光伏制造上市公司大举进入电站建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电站建设能够获得较高的净资本回报率,通常irr在10~15%之间;二是通过将电站资产装入上市平台,通过定增等方式再融资。同样涉入电站建设的还有原配套产品(逆变器、开关柜)的生产厂家。配件产品的毛利率较高,所以相关的生产厂家除了部分运营电站外,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滚动EPC电站,获得更高的净资本回报上。森源电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森源电气在河南兰考附近获得3GW电站开发许可,2014年年底又在河南洛阳附近获得3.5GW电站开发许可,但森源本身无意于长期持有电站资产,专注于EPC开发。
国有大型发电企业:新能源配给制的多样化发展这里主要指五大四小发电集团。五大包括华能、大唐、华电、中国国电、中电投;四小指华润电力、国华电力、国投电力、中广核。这些发电集团以传统火电发电为主,但业务涉及水电、核电、风电、光伏、海上电站等。这些电力集团以最终持有光伏电站为目的,主要兴趣在于运营电站而非开发电站。国家能源局即将出台的新能源配给制,规定各省在新增传统发电项目的同时,必须增加一定比例的新能源发电。这将直接刺激发电集团布局光伏电站的动力。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