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2015的复苏大潮,光伏产业在2016年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在国家政策利好,市场逐步回暖的当口,光伏产业的重新崛起将克服哪些壁垒?光伏市场融资难题又将出现怎样的转机?熬过苦寒的光伏龙头企业又将有何种变革?资本市场将如何看待这场光伏业的“盛宴”?让我们一起迎着2016年的春风,来深度解读新时期的光伏产业...
光伏电站建设的壁垒之一:项目资源的稀缺性
太阳能资源无限,但太阳能电站资源有限能源局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将我国分为I类、II类、III类、VI类地区,前三类地区分别享受0.8元/kWh、0.88元/kWh、0.98元/kWh的标杆电价。补贴政策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光伏电站的计算收益率不同。而不同地区建设成本也是不同的。另外一些意外情况,如在西部甘肃地区已经出现的“限电”问题,也可能对光伏电站的收益造成较大的影响。好的电站需要专业的EPC团队进行前期勘探。
有限的建设指标滋生“路条”生意
光伏电站建设的过程中,取得相关一系列资质也考验着建设者的能力。以河北某电站为例,在并网之前所必须取得的资质证明如下:
其中,取得发改委(能源局)的核准和国网的并网许可最为重要。国家对新增光伏电站项目有规模指标,所以取得项目建设资质成为了稀缺资源。
不少地方企业通过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取得相关路条,再转手倒卖给有建设能力的企业,获取灰色利益。倒卖路条的收益一般在0.3~0.4元/瓦,最高时达到了0.9元/瓦。比如14年8月,光伏龙头天合光能耗资超过2.4亿元,通过收购云南冶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90%的股权,获得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南庄3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路条”,平均核算每瓦的路条价格超过0.8元。
倒卖路条的存在,增加了正规建设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整体光伏电站的建设。10月,国家能源局连续下发3份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表明了国家能源局坚决遏制“路条”投机的巨大决心。通过丰富的EPC开发和运作能力,在多范围和持续的获得电站项目,才是出色的EPC团队核心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