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工程
结合新能源示范诚市、绿色能源县建设、选择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好,能通转型需求强的县域(或域镇)通过太阳能的规模化幵发和风电、地热能集中供热等分布式能源体系,实现城市能源绿色转变。到2020年,建成10个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在分布式发电比例较髙,经济承受能力强、工业企业集中的园区或经济开发区,通过区域能源站、生物质锅炉、垃圾热电联产、地源热泵供暖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园区电力和热力需求就地生产和消费,到2020年, 建成30个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园区。
百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基地
按照“全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逐步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进程,在2016-2017年的示范阶段,重点在太阳能直射辐射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协调土地、水资源和电网接入条件, 单独或结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开发建设一批5万千瓦及以上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带动国产技术和设备产业化。通过示范项目经验总结,到2018-2020年逐步实现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化发展。重点建设青海、甘肃、内蒙、新疆4个百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基地,围绕主要技术路线及与其他能源结合方式,开展10万千瓦级规模化示范建设,积累建设运行经验,推进产业链建设,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在能源发展中的定位。
光伏扶贫工程
“十三五”期间,在太阳能年利用小时数1000以上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全面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覆盖已建档立卡的无劳动能力约300万贫困户,为贫困户带来每户每年至少3000元的现金收入。规划“十三五”时期光伏扶贫工程每年建设规模约300万千瓦,占全国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20%,站全国光伏电池产量的10%。
四、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升级
国家级光伏技术创新平台:国家能源、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加快筹建国家光伏技术实验室,形成国际领先、面向全行业的光伏技术创新平台,引领我国光优技术的持续进步,为国家制定光伏行重大决策提供支撑,承担我国光伏领域的国际合作责任。
包括太阳电池及光伏系统的公共技术创新、产品测试、实证砑究等三大平台。
公共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建设光伏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系统及部件、光伏高 比例并网等公共试验研究平台;
产品测试方面:重点建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光伏部件测试平台和光伏电站并网测试平台;
实证研究方面:重点建设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的光伏实证系统和国家光伏系统实证数据分析中心,优化组合国内优势的光伏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资源,建立大型光伏企业、科研院校、高校的参与机制,积极开展与国际顶尖研发机构的互动合作,全面支撑我国光伏技术创新能力、光伏产品测试能力和标准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光伏发电技术创新计划
全面部署太阳电池、光伏系统及部件技术创新任务,引导国内优势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形成联合创新团队,重点攻关前沿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净零能耗建筑、社区、村镇的可再生能源冷热电联供关键技术,光伏设备及材料回收再利用技米。
太阳电池方面:著重提升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新型太阳电池的效率、稳定性等核心指标。深入推动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研究,加强光伏大规模利用的环境与气候影响研究,大幅提升我国光伏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水平,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核心技术储备,有力支撐我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促进我国光伏发电规模化利用。
光伏产止升级计划
以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化技术及装备升级为目标,吸引大型优势企业加大相关任务研发力度;引导企科研院所、高校组建 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全产业链的产品制备技术,生产工 艺及生产装备国产化水平提升。
晶体硅太阳电池方面:
着重支持高效节能的万吨级高纯多晶硅生产线,显荖降低综合能耗,并具备电子级多晶硅生产能力;
着重支持髙效多晶铸锭技求和高性能硅片量产技术,提高硅片生产效率和硅片质量;
着重支持高效率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支持差异化的大阳电池及组件生产 线,提高产品对不同应用环境的适应性。
薄膜电池方面:
着重支持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和碲化镉薄膜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及关键材料,生产装备,支持硅基薄膜电池提高效稳定性,开展高效率砷化镓及有机薄膜电池的产业化技术研犮。
着重提高生产装备和关键辅材产品性能,着重支持高性能的多晶硅生产设备、金刚线切片机等生产设备研发、重点实现银铝浆、EVA材料等关键辅材国产化,为扩大国产装备及辅材产品市场份额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