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快发酵,4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因杨怀进未勤勉尽责、严重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选任与行为指引》的相关规定,对他进行了公开谴责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10月14,*ST海润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过监管部门查明,公司及相关责任方存在多方面违法事实。根据相关方的违规行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披露,对*ST海润、紫金电子、杨怀进给予警告,并处相应的罚款。
一代“光伏教父”,一个一直以来备受敬重的企业家,却反复被投资者不怀好意的揣度,并被相关监管部门“证实”并罚款,可以肯定心绪难平,脸面难搁。
更大的压力接踵而至。12月初有消息称:“因无法在2015年12月10日前向联合光伏交付已完成收购协议的电站,而面临巨额赔偿。如果这笔风险敞口达到5亿—8亿元的赔偿最终做实,海润将可能连续第三年亏损,退市几成定局。”
若“赔偿”坐实,海润光伏危矣!
但结合海润此前业绩预期,此次“赔偿”事件让人有些许措不及防。海润光伏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纯利润均是正数,分别为:23659556.78元、11398489.61元和14878312.64元。结合今年光伏产业大势和海润能看到的公开消息,逻辑上,四季度纯利润为正是大概率,也就是说摘掉ST牌子也是大概率。
然而“赔偿”的事一出,让人对海润的经营业绩“云里雾里”,海润摘掉ST牌子迅速由大概率转向小概率事件。虽然资深观察人士红炜认为赔偿背后该有隐情,并不如网络上所说那么严重:“协议”应当是个框架协议,双方都会留有余地,“李原和杨怀进的为人、做事风格、相互需求决定了双方都不会致对方于死地。”
但海润光伏仅在一年周期内“状况”迭出,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实际的经营能力。“教父”杨怀进的“理想国”真能在光伏回暖的当口找回真正的自信与通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