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命的是,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后,德国配电网出现了电压升高和设备过载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德国不得不一边大幅削减补贴,一边设法消纳过剩的电量。
“有人说,在光伏发电领域,德国的‘昨天’是中国的‘今天’,德国的‘今天’大概就是中国的‘明天’。”陶光远说,希望我国能够汲取德国的教训,少走些弯路。
“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全球最大”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取法德国,特别是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上网标杆电价制度并收取电价附加费弥合财政支出的补贴方式,几乎与德国如出一辙。
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针对不同地区的地面电站,分别执行每千瓦时1元、0.95元和0.9元的上网标杆电价;而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用后的剩余电量,则按脱硫煤电上网价收购,同时实行每度电0.42元的国家补贴标准,部分地区另有地方补贴。
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则告诉《经济》记者,尽管各地上网电价都不尽相同,但传统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一般在每千瓦时0.3-0.4元之间,而电网收购光伏发电所需额外支付的费用,将由国家财政予以补助。
与此同时,为了减轻财政压力,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等费用,通过向全国电力用户统一征收电价附加的方式解决。201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正式成为政府性基金的一项,对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各省(区、市)扣除农业生产用电后的销售电量征收,并专项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补贴。
财政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决算数为491.38亿元,完成预算的104.5%;支出决算数为508.17亿元,完成预算的96.1%;在总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的401.07亿元,补助风力发电275亿元,补助生物质能发电74.07亿元,补助太阳能发电52亿元。
在长期巨额发电补贴的哺育之下,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出现了飞跃性地进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14年全球绿色增长论坛的开幕演讲中表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全部发电装机的3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全部发电量的20%。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
能源转型任务艰巨
当然,刘琦所指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包括当时装机容量分别为8300万千瓦和2200万千瓦的风电和光伏,更重要的是其时装机容量高达2.9亿千瓦的水电。
但如果刨除水电,“2014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这些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尚不足4%,一次能源占比不足2%。”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想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占15%”这一目标,目前看仍然十分困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目前水电投产增速降低,核电建设规模有限,要想实现“十三五”时期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目标,只能依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也正因如此,国家能源局今年9月发布了《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此前全年1780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的基础上,再次增加530万千瓦,并表示,各项目原则上应在2015年内开工建设,2016年6月30日前建成并网发电。
但在孟宪淦看来,此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已经为风能、太阳能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忧。“‘十二五’期间过分强调装机规模而忽略发电量,以至于造成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