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5-12-02 14:43:42 作者:余东华 吕逸楠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2、政府补贴与产能过剩
补贴是政府干预企业最直接的方式,对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补贴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补贴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但地方政府也以配套资金、税收减免等形式实施补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初,政府补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励和导向作用。然而,一方面,这种事前补贴方式并没有随着新兴产业进入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而有所改变,导致企业发展严重依赖于政府补贴资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过度干预企业补贴资金投向,扭曲了资金使用效率,致使大部分政府补贴资金流向了产能投资领域,甚至出现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弄虚作假骗取中央政府补贴的现象。政府补贴之所以没有按照预想的效果发生作用,是因为“一刀切”的补贴方式并没有将资金落到实处,或者说用在“刀刃”上。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快速回本盈利,获取更多补贴资金,热衷于发展高能耗、低技术的简单初级项目。同时,产品质量标准的缺失、创新环境的破坏以及国内需求市场的阻滞,使得这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不仅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水平的目标背道而驰,也造成了资源配置混乱、产业同构和产能过剩现象。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降低了中央政府补贴的使用效率。大部分企业一旦获得政府补贴资金,就会将其用于其他与研发无关的短平快项目,政府补贴对促进科研投人是无效的,没有带来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
从光伏产业的发展看,一方面,政府补贴采用事前补贴、一刀切等方式,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诱使企业为获取补贴而投资亏损项目或低技术门槛项目,形成过剩产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企业的创新激励和事后监督,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破坏了创新环境,使得企业偏好于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快的低附加值产品,并带来企业的盲目扩张,造成企业间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在光伏产业内部,下游产业对投资额要求相对较高、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最需要政府补贴予以扶持。然而,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谋下,进人门槛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见效较快的上游环节和中游环节获得政府补贴反而更多。上游环节中,多晶硅生产技术较为复杂,研发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政府补贴支持其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设计。然而,流向上游的政府补贴大多投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研发周期相对较短、进人门槛相对较低的单晶硅企业,造成多晶硅依赖进口、单晶硅大量过剩的现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补贴主要流向了技术门槛较低的产能投资领域,打破了行业发展规律,加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端盲目扩张速度,扭曲了市场选择机制,加重了产业发展初期的过度进人现象。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
论断1:政府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3、土地价格扭曲与产能过剩
土地不仅是企业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政府进行干预的重要筹码。土地干预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寻找中央政府土地政策的漏洞,扭曲土地使用价格,进行过度干预。楚建群等通过测算北京、成都两地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的长期收益后发现,工业用地给地方政府带来的综合收益是住宅用地的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对工业用地进行干预。政府利用土地进行补贴往往又是通过压低土地价格以吸引企业投资建厂的形式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土地产权模糊”是低价供地的关键所在,政府以低成本获取土地,再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出让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使得企业自有资本过低、经营成本下降、风险外部化,导致大量低效率产能投资上线,从而出现产能过剩。在中国现阶段规定强制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依然能够打着“协议出让土地”的幌子对部分土地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出让。协议出让的土地价格往往低于成本价,更是与市场价格相背离。
TAG标签: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