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了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32个字对致力于能源改革和寄望“牵手”能源“大咖”的信息产业可谓是“千年等一回”的好机遇。但要想把握住机遇,还要搞清楚为什么倡议探讨能源互联网?什么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能给我国能源结构、经济方式带来什么改变?怎么发展能源互联网等问题。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能源领域兢兢业业几十年,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在研究我国能源的发展问题,也是最早呼吁我国要发展能源互联网的专家之一。为此,《中国信息界》特专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为读者答疑解惑。
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自德国工业4.0概念席卷中国以来,能源互联网一直被热议,但对于什么是能源互联网却是各说各话,没有一个定论。习近平在这个时候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意义重大。
徐锭明接受《中国信息界》记者采访时表示,探讨构建能源互联网是明确能源发展之“道”。他认为,从2014年习近平提出四个能源革命时,就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迈进的开始,2015年是关键。这时,习近平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对我国探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及能源革命意义重大。“能源互联网‘喊’了这么多年一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美国的讲话,关于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有了新认识、新提高。”
对着对于这32个字一脸茫然的记者,徐锭明说,“要想理解习近平‘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句话的意思,不能只看这次讲话,要结合:9月25日,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时‘强调需要在本世纪内进行全球低碳转型’;9月28日,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话时指出,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同时表示,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去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革命’时要求,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等讲话内容一起学习研究,挖掘其背后的深意。”
徐锭明表示,习近平这一系列讲话层层递进、丝丝入扣,从文化、哲学、思想、战略的角度指出能源革命的方向,提出探讨能源互联网的战略。从这些讲话摘要中,我们不难看出能源互联网的目的是什么,是建设能源生态体系,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看来,探讨能源互联网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学习、分析能源的发展轨迹,才能理清“倡议探讨能源互联网”背后的深意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之大势。
寻找能源互联网发展之“道”
既然能源互联网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发展?如何定义?
徐锭明说,能源互联网的初衷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前些年,我曾对互联网下过定义,写过一首打油诗‘天上一片云,地下端相连,恢恢织成网,服务你我他。’也曾经讲过,什么是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而发展能源互联网,不能单独的个体发展,徐锭明表示,应与21世纪几大科技趋势,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信息技术等协同发展。
对于未来如何定义能源互联网?徐锭明表示,能源互联网既要具有“横向多种能源互补;纵向能网荷储协调;能源信息两流同步;数据管理处处实现;人机对话事事智能;终端电能不断扩大;再生替代普遍适用;能源生态生生不息。”的涵义。”还要“具备五大特征:一是可再生特征。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来源;二是分布式特征。未来每个分布式微型能源网络将构成能源互联网的节点;三是互联特征。要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能源网络互联;四是开放特征。对等的,扁平的,能源双向流动的能源网络,使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装置能够即插即用;五是智能化特征。今后处处是数据,时时用计算,万物互联网,无处不智能。互联网中的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具备智能化的要求。”最后,才能实现“人人享受智能生活;人人个性充分满足;人人自由全面发展,人人成为自然成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