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光伏电站占用林业用地等国有土地的政策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西部地面电站面临的无户口、限发和补贴难到位等三大问题,看上去似乎越来越难解决;东部的屋顶电站也好不到哪里去,业主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本来就难以有效化解,现在又因为找屋顶的人太多,业主越来越难沟通。
一时之间,似乎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了林地、农地、水塘之上,东西部地区同样如此。在这些地方,利用一切可用的空间把光伏装上。建更大的电站,成为政府和企业同样的梦想。
老板集团-杭州诺邦无纺5MW光伏BIPV屋顶发电系统
大电站的开发越来越难
一家去年屋顶光伏电站成绩不错的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屋顶分布式一个都不做了。
为什么?笔者惊讶地问。
这位企业负责人直摇头:太烦了!要上门催收电费就不说了,现在不管和我们有没有关系,厂房一有漏水这样的事,业主就来找我们,好像整个屋顶的责任人都成了我们。
烦恼的不只是电站开发商。
2GW的考核指标如何完成——在浙江,很多当地官员都直叹压力山大。
既能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又能大幅拉动工业投资。规模化的光伏电站投资,的确容易成为地方政府扶持和中意的重头戏。毕竟,在实体经济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光伏产业依然风景这边独好。
不过,从年初走到现在,在雷达式扫描荒地、四处蹲点水塘之后,不少开发商痛苦地发现,这些大面积区域的利用,远非想象中的容易。
实际上,恐怕政府部门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在一张规划部门展示的国土规划图面前,笔者突然意识到,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的五年规划逻辑,对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而言,可能存在着某种逻辑上的错位。
举例来说,如果浙江的一个城市今年可以建成100MW的地面电站,那么到五年后的2020年应该是500MW。但很显然的是,这一目标很有可能根本完不成。
对于人多地少的浙江来说,适用于光伏应用且又符合土地政策的地面资源非常稀少,用完就不再有了,每年上哪去找100MW的地面电站用地?
屋顶资源同样如此,在一些分布式任务完成较好的开发区,当地官员告诉笔者,好屋顶已经基本抢完了,剩下的资源,不是业主没兴趣,可能就是屋顶情况太差。
那么,怎么办?
一个屋顶分布式完成情况突出的地区最近召开十三五太阳能发展规划意见征询会,某区县分管部门负责人就明确反对自己分到的光伏装机任务,“我们已经建议我们的光伏企业到外地去看看”,他说。
粗放式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大电站的好处不言而喻,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大,消化上游制造业产能的速度自然也快。
因此,找到一块大地方,组件一装,设备一连接,啥就有了;组件销售成绩,电费收入业绩,管理部门政绩……
我们一直都以这样的思路在前行。
可是,这样的“大地方”,越来越难找到。
光伏制造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找到一个大客户,签下大订单,就有了大的产品销售业绩。
可是,这样的客户,也越来越难找到。
有时候,笔者甚至会在和企业沟通中发现一种倒挂现象,不少下游企业都是在依靠上游产品企业的支撑,才能够在市场上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挣扎。如果,他们陷入泥潭再也挣扎不动了呢,会对上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打个折、降些价、垫些资、吃个饭……,生意就谈成了,只要上下游各方都还好,就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这种大开大放的粗放式发展,正在越来越由梦想转为幻想,尽管两者之间仅一线之隔。
德清升华物流4.8MW屋顶光伏电站
市场化、精细化的前途广阔
笔者所在的协会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软课题:《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光伏显然无法和三农问题、民生问题相比。其实,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思路都非常清晰,光伏,这是一个需要适当给予扶持、但要尽可能早放手的产业。
所以,光伏产业虽然至今仍依赖于政府补贴,但它仍然要尽早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任何一个市场化的产业,其最重要的发展驱动力,显然都是来自于客户的需求。在光伏应用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上,客户不应该是政府。即使整个行业的大部分收益是来自于政府的补贴,但我们的客户,应该是业主。
比如,厂房业主、楼宇业主、家庭业主。或者,一些农林牧渔产业的业主。只要企业愿意想像和尝试,这样的业主名单,还可以无限罗列下去。
不过,既然是市场化,就要带给客户市场化的服务,就要一切以客户的满意为准。而在一个越来越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时代,要想做好市场化的服务,可能还需要一种如今越来越受到热捧的精神——匠人精神。
也就是,要把每个步骤和环节、每个零件配件都仔细研究透,要把与每个客户的沟通、对每个客户的服务细节都充分考虑好。
客户的口碑需要长期积累,来之不易。但毁之,则只需一旦——一个错误或者偶然的疏忽,都有可能让前功尽弃。
曾有项目管理专家告诉笔者,项目现场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就是公司花了钱不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反而还可能为日后留下隐患。
精细化的管理,重心在于对人的管理。企业不仅需要一份精细化项目工程管理清单,还需要更多的对员工的精细化培训。
而如果要上升到匠人精神这样的层面,则远不止如此,那需要激发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欢快地去享受这种追逐精细化的过程,并不断思索,“我还可以做什么使这一切更好?”
对于当下的光伏企业来讲,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要树立起市场化发展的经营理念;其次,则是精细化的管理,让精细化思维成为员工的习惯,让精细化成为企业文化。
如此,则离匠人精神不远矣。
相信光伏市场将五彩缤纷,愈行愈美,不是因为相信某些企业,而是因为相信市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