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改革创新,凝聚发展持久动力;先行先试,高擎工业先锋大旗。作为安徽工业第一区,合肥经开区不仅在发展体量上成为“工业巨人”,而且在发展素质上又成为“低碳先锋”,是当之无愧的未来工业发展排头兵。该区规上工业产值位居全省开发区第一,而单位GDP能耗却是全省最低。日前,在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共同批复的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名单中,合肥经开区榜上有名。国内上榜的一共39家,省内仅有2家。此次试点方案获批,让合肥经开区在发展低碳工业道路上再一次走到全国前头。
勇当低碳先锋:单位GDP能耗全省最低 明年建成国家低碳园区
“我们能够获批,首先归功于节能降耗方面已取得的优良成绩,单位GDP能耗数据非常具有竞争力;其次,我们的实施方案规划科学,举措得力,切实可行。”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去年7月份,国家工信部、发改委推选55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要求各家编制创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实施方案。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征求专家意见,合肥经开区的试点实施方案一举获得国家批复,为明年建成国家工业低碳园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兴产业占比逐渐提高,去年比重已经接近20%,这是对能耗持续降低的重要贡献。”2014年,合肥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为0.222吨标煤,在全市乃至全省能耗最低,同期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445吨标煤,全国万元GDP能耗为0.5吨标煤。根据“十二五”规划,园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2014年已经提前一年完成目标。
此次,获批通过的合肥经开区创建国家工业低碳园试点实施方案以2012年为基数,以2014、2015、2016三年为期限,包括单位GDP能耗在内一共25项指标计划在明年完成,其中单位GDP能耗下降10.5%。
产业低碳化: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技术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为合肥经开区降低能耗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未来创建低碳工业园区的重要抓手。据介绍,园区将以本次建设低碳工业园试点项目为契机,在经济结构中引入补链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发展。为此,园区将限制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积极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使区域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方向发展。
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一手抓产业技术升级。合肥经开区将在原有的产业中开展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同时,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投入也很大,每年都有一些节能技改的项目,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又创造了节能降耗的社会效益。
能源低碳化: 降低燃煤消费 增加清洁能源
在能源使用上,合肥经开区实施一“加”一“减”两手抓。“减法”上,逐年下降煤炭消费,与年能耗量在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淘汰小锅炉,使用集中供热,提高热效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加法”上,园区积极提高天然气等非石化能源的比例,增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生产中的利用比例。目前,全区已经建成了屋顶光伏电站50兆瓦。到2016年,屋顶光伏发电规模将达到100兆瓦。
管理低碳化: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探索低碳产品认证制度
加强企业能源指标核算,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高企业能源使用效率,是合肥经开区创建低碳园区的又一重要支撑。过去,能源管理比较粗放。2008年前后,企业能源的使用才纳入统计指标,目前园区能源计量统计已从过去的半年一次提升至一月一次。
为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集中管控,合肥经开区将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在此基础上,编制碳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在重点企业推行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着眼未来,合肥经开区还将探索低碳产品认证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建立低碳交流平台,拓宽国内、国际合作渠道。
基础设施低碳化: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构建低碳物流体系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构建水路(派河)、陆路、铁路为一体的联运机制,是合肥经开区发展低碳园区的又一重要方向。为减少物流成本,降低碳排放,该区将充分做好派河水运开发,提升综合物流功能。
除对基础设施进行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合肥经开区还积极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加强中水回收利用,提升废旧资源的利用水平。此外,加强厂房节能改造,推广普及绿色建筑,“从厂房设计开始,就考虑光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