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已是瓜州光伏电站限电的第10个月,某电站的并网消纳率已从过去的60%降到了30%。这意味着70%的光伏电力被浪费。然而这只是多地光伏电站限电的一个缩影。“抢装潮”埋下隐患开始暴露,企业难以收回预期的回报,投资热情大减,光伏发电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考验。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度补贴诱惑下,全国各地崛起了大片光伏电站的身影,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缓慢的送出通道建设却给了抢装者们当头一棒。甘肃等多地出现大规模“弃光”现象,并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消纳难已经成为多个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的瓶颈。
甘肃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成为了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宝地。敦煌目前并网光伏电站已达663MW,是6年前的33倍。但因电站发展与电网送出通道之间的严重不匹配,甘肃敦煌当地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仅为24%,限电情况属于比较严重。如此严重的限电背后,还有507MW路条等待备案,而2015年甘肃500MW光伏电站指标并未分配给敦煌。
尽管国家电网已经启动了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并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运。但业内人士称,该特高压仅能解决光伏限电影响的15%。
甘肃光伏电力限电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由于限电措施,目前电站并网消纳率已从过去的60%降到了30%,还有一些电站的限电程度比他们还高。”瓜州某光伏电站该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新疆的一些光伏电站限电也达到40%左右,原本发电情况很好的青海格尔木限电比例骤升,近两月以来,多数时间限电70%以上。
“限电成为现阶段困扰企业投资的主要问题。”某能源公司人士坦言,原来设计的财务收益面临严重考验,限电使得投资回报根本得不到保障,公司已减缓了后续的投资。
而现阶段五大发电集团也开始审慎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对光伏项目也愈加苛刻,在限电影响下,部分投资转移至西藏、青海等地。
电站开发商抱着掘金梦想在全国多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地方政府也试图借新能源助力地方经济。但现实情况是,限电已经给新能源发电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压力,解决限电问题成为光伏是否可持续发展非常严峻且迫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