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不管在能源圈,还是在资本市场,从来不缺会讲故事的光伏公司,他们总能把市场搅得风生水起,比如海润,比如汉能……而近期又有一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它就是联合光伏。
市场已给这家公司贴上了三个标签:“招商局背景”、“狂揽电站”和“强大的融资能力”。但在合纵连横间,这家公司到底会怎样改变国内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仍然是个未知数。
自2013年借壳上市以来,联合光伏在电站收购领域大手笔不断,近日更是向海润光伏开出了88亿全球最大单笔太阳能电站收购订单。除了通过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获得低息贷款与融资租赁协议外,近期联合光伏更是密集发布可转债发行公告。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联合光伏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或者说,它到底想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这些问题,或许只有联合光伏CEO李原能够解答。他于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两年发债16次:背靠大树好融资?
2年时间,联合光伏可转债发行高达16次,能如此高频率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的公司少之又少。对此,李原开玩笑说:“我们现在融资太容易了。”
自2013年6月借壳上市以来,联合光伏公告了约16次可转债发行,尤其是在2015年,联合光伏至今共成功发行了至少7期可转债,融资额度约为33亿人民币。认购名单上包含了招商局银科、瑞信、复兴国际、华融国际等大名鼎鼎的投资机构。
除了频繁发布可转债,联合光伏近日还从中国康富获得利率为6.215%,总计3亿元的融资租赁额度,并宣布将和华夏人寿联合开发1GW电站,总合同标的为90亿。
可见,虽然目前整个光伏行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处在招商局大树下的联合光伏的融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目前,招商新能源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有联合光伏23.86%的股份。那么,联合光伏为什么有这样的吸金能力?这和背后的招商局又有什么关系?
1、联合光伏近期频繁发行数额较大的可转债主要出于什么考虑?
李原:发行可转债主要还是为了吸引“名人机构”进来,达到“名人众筹”的目的,产生表率作用。坦白来讲,现在还有8家机构在外面想进来,其中还包括排名第一的国际投行。至于原因,我举个例子来说,招商局持有招商银行19%的股份,这意味着很多机构一起持有招商银行,让招商银行成为一个大家的平台,一个巨头的俱乐部,今后还会成为千家万户的平台,招商局不过是俱乐部的领头而已。而联合光伏也会像招商银行一样,成为一个新的平台,建立平台是招商局一直以来的战略。
2、“名人众筹”和目前部分光伏公司通过“互联网众筹”融资有何异同?
李原:“互联网众筹”其实是联合光伏最先开始做的,之后被一些企业借鉴。去年2月19号,我们就宣布将与国电光伏、国家开发银行、网信金融共同通过互联网众筹模式在深圳前海新区联合开发全球第一个兆瓦级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项目。对于金融工具创新方面,联合光伏一直秉持的是开放的态度,我们的并购模式、“互联网众筹”模式、甚至财务模型都是对业内人士开放的。但和目前一些企业推出的“互联网众筹”相比,我们正在主导的“名人众筹”其实是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也更直接和有效。
3、目前融到的资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为什么投资机构多看好联合光伏?
李原:融到的资金将全部投入到电站购买和运维中。联合光伏没有组件生产工厂或其它副业,我们只专心做太阳能电站收购。另外,因为央企背景,公司内部的流程监控相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来说更加严格,公司内部的决策也没有那么随意,相反,有着一套完整的路线图和战略图,这些战略让“金融国家队们”放心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投资机构放心把钱放在我们这里的原因。所谓“完整的路线图和清晰的战略”可以理解为联合光伏运营和开发、并购思路的长期计划,比如不碰上游和中游只做下游,灵活配置开发和收购的比例,现有阶段以购买大型地面电站为主等。
4、联合光伏是否会长期持有电站?如何继续推动电站金融化?
李原:联合光伏致力成为中国最专业的电站开发、投资、运营商,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提供商,我们会长期持有我们所收购的电站。
关于融资租赁,我们已经有两个完成了的项目,分别是今年4月联合光伏旗下国电乌拉特后旗与中国康富订立的3亿人民币的融资租赁协议(利率为6.49%)和旗下国电托克托与中国康富订立的3亿人民币的融资租赁协议(利率为6.49%)。我们也正在积极尝试电站金融衍生领域的尝试。今年年底,联合光伏还将和华夏人寿推出太阳能电站理财产品,但具体的形式仍需待主管部门的最终批准,我们目前尚不能透露。另外,万家众筹可能将会与银行合作,目前正在与两家银行深入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