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互联网+”能源的概念还是电力大佬“能源互联网”的红宝书都让能源圈像打开了想象中的潘朵拉盒子,但现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不过就笔者多年的光伏从业经验来看,现实似乎看起来没有那么美。
光伏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
经济高速发展的副产物–雾霾,给我们这个国家盖上一块穹顶的同时,也让光伏新能源这个低碳环保产业,发出勃勃生机。一时间,环保概念股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主流,泡沫喧嚣尘上。但静下心来,当我们仔细思考现在的产业结构时,不难发现:经过黄金10年,两头在外的高速发展,洗尽铅华的光伏行业带给我们的是一片多么美好的沃土。在这个行业里,中字头的国企经历过疯狂投资后,慢慢主动或者被动的退居二线;大型的设备制造企业希望通过电站开发,拉动生产,盘活资产,实现自我救赎的一带一路;金融机构把光伏二字请出“黑名单“,让电站资产能够作为一个表内资产有了存在的可能性;短期投机资本和长期金融资本,虎视眈眈,要么合资,要么独资,要么过桥,要么劣后,要么夹层,总之是要小心翼翼的尝试切分这块蛋糕,品尝后,谋求更大的利益…从死水微波,到一层涟漪再到波涛汹涌,一副壮观的光伏产业2.0升级画面正徐徐拉开帷幕。
最近,一本电力大佬“能源互联网”的红宝书在微信刷屏之后,打开了想象中的潘朵拉盒子:让特高压传输,跨洲际能源互联互通成为了纸面上的可能。虽然我们十分敬仰在国家战略层面对全球能源的整体规划,但在全球的分布式能源浪潮下,不管是能源局,发改委或者笔者的眼中,着力于用户侧的自发自用,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发电模式,更能够担当时代的宠儿,也更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并带动行业的发展。
政策层面,从密集出台的地方补贴政策,6号文,9号文,15号文,到“光伏下乡”,“光伏扶贫”热潮,再到未来红红火火的电改方案。政策的强劲春风吹绿了春天里阳光的故事。各位行业伙伴,你们原本平静的心,会不会因此而躁动呢?
如今光伏行业所处的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呢?在笔者眼中:这是一个环保的时代,搭上节能减排的列车,你就能一路向前;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在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平台里,孕育着全新的合作方式;这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你就能变废为宝,挖掘属于你的宝藏;这是一个创业创新的时代,选对梦想的驻足点,你就能成为站在风口的猪;这更是一个光伏的大航海时代:自由的心在每个拥有梦想的夜晚,都可以找到航行中的启明星。
Solarcity模式可否复制?
这是业内人士问笔者最多的一个问题,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Solarcity模式成功的两个关键点,在中国都不具备:一是退税补贴政策,二是诚信系统建立。退税补贴是美国政府对于光伏政策扶持的重点,其退税收益占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将近一半,且Solarcity与政府之间建立了完善的结算管道,相当于其只承担了50%的初投资;诚信系统在欧美国家都比较健全,很少有业主会拖欠款项。所以这两点在中国都不具备,也就不可能在分布式领域产生类似于Solarcity这样的企业。
那么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模式要如何发展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观念问题,之前国内光伏市场参与企业基本都是大型企业为主,电站也以大型地面和大型分布式为主,应用产业运转模式较为粗狂,以资本为产业的最大推动力,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投资者需求也无差异。而如今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成为了政府推广的主题,原有产业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体系,而是需要大量新生中小企业进入到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大潮中来。这些企业如何产生呢?需要有一套机制来促使大量光伏从业人员开展创业,并且要对他们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