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光伏发电是个缺乏想象空间的行业。”这话不假。光伏电站的IRR不过10%出头。不提暴利行业,只相比水处理、绿化等同类环保行业都显得非常“屌丝”。
此外,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会随着组件自然衰减、热斑、PID等问题而逐步下降。这和光伏制造业巨亏导致的银行授信恐惧症共同构成光伏电站运营公司在2013、2014连续两年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2014年全年,行业都在围绕着一个话题:“如何获得资金,如何获得低成本的资金?”
光伏融资困局简析: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
对于光伏IPP(独立电力提供商)企业来说,光伏电站的资金周转流程如下:拿备案-供应商融资-垫资EPC-投资者/银行运营期融资-还款。
传统光伏电站开发程序是电站运营商自有资金30%-40%,银行提供剩下的60%-70%,贷款年限10-15年,由于电站建成后的头几年免征所得税,增值税还能抵扣,企业收到的电费多于本息的支付。solarbe为此做了一个模型,一个100MW的电站,成本以8元/瓦计算,投资8亿元,其中30%自有资金2.4亿元,银行贷款利率上浮10%,如图第一年需要还款76448477.8元,如下表1:
在发电能力较强的西部,每年每瓦以1.6度电计算,电价收益为1.6度*0.9元/度=1.44元,整个电站现金流1.44亿元,除去贷款,每年有7500万现金流。看起来不错。
但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在光伏行业融资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业内一些融资机构放贷利率多为10%以上,个别超过12%。以极端情况算下来,前几年不只没有正现金流,企业还要倒贴钱补给银行利息。
此外,让电站运营商头疼的还有过低的资金周转率,以每年500MW的项目为例,自有资金至少12亿。所以会出现2013年风光无限的企业在2014年开发收购规模大幅下滑的情况。原因很简单:钱花完了。这时候上市公司必然采用增发手段进行融资,但这样一来摊薄股权、减弱对公司控制,另一方面如果在股票处于低位的时候增发,对老股东利空,招致不满。
光伏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三次“爆发—萎靡”的周期,日本、中国、美国市场从2012-2013年起开始发力,整体增速很快,但原先占比超过80%的欧洲市场进入衰退,总体来说,全球光伏市场稳中有升,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平稳市场对制造业环节来说是较低的增长,而对光伏电站运营这个保有量市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增量,特别是国内,光伏电站运营行业增速将持续多年在50%左右。
这种情况下,光伏上游产品价格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再加上光伏系统成本非常透明,电站运营商利润的高低,大多比拼的就是融资成本。协鑫新能源总裁张国新就曾一阵见血的说:“行业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融资成本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