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2014年是诸多光伏企业老板心情不错的一年,国内政策给力、银行放贷松动、海外市场发展顺利,但雷霆仍有遗憾:该公司的装机规模1439兆瓦,比上年年初定下的目标要低,这其中有主客观多种因素在内。
作为顺风清洁能源(01165.HK,下称“顺风”)执行董事、顺风光电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他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依然对2015年有信心,电站装机目标为3G瓦。他表示,银行对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至关重要,“他们的态度已有所转变,但实际行动还要拭目以待。”
而在雷霆看来,融资是光伏电站投建过程中的“老大难”。
据雷霆给出的数据,2014年,顺风在国内的光伏电站开发总计80个,项目开发总量2706MW;项目开工37个,装机规模总量1439兆瓦;项目并网18个,发电功率总量644兆瓦。
“我们的开发量基本是符合预期的,但装机量确实少于预期。”雷霆说。
他表示,当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之后,这种变化的直接影响就是,各级地方部门缺乏操作经验,地方政府的审批速度较迟缓。
其次,金融缺口也不容忽视。如果按照国家规划的光伏电站14G瓦总目标量来计算,金融需求大概在800亿到1000亿元的规模,但是银行实际可以提供的资金也就200亿到300亿元,不太可能放款到位,而顺风也身在其中。
雷霆承认,去年下半年,顺风有一阵子资金出现了紧张。
雷霆还表示,作为光伏电站企业,银行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来看,银行对光伏行业的态度和支持力度都尚未完全扭转。
他表示,通常来说,投资方几乎都要在电站项目建完后,才能拿到银行的贷款。
“你建好后,银行也不一定放款给你,还会看你的售购电合同、各类资质等等。因此,为什么我们有些项目建设、完工周期长,还不仅仅是政府的备案批复缓慢这一点,也有资金(不足)这方面的因素。”雷霆说道。而去年,顺风也曾因为电站建设期资金支付等问题,与EPC承包方发生过一些摩擦。
电站建设期的资金有几个解决渠道:想办法通过非银行系统拿钱;投资方拿着2013年的项目做融资或者抵押,获得资金周转,等到项目建完后,再问银行要钱替换此前的融资;自有资金直接开发。
“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可做建设期融资,如信托和融资租赁,但数量有限,财务成本相对也高,我们自己很少做。”雷霆表示。
他还预计,2015年银行放款的时间估计在一季度以后,“那时全国的光伏电站指标才可能更清晰,我们现在还在积极争取新的银行贷款。”
雷霆说,假设以3G瓦作为一个基数,那么总资金需求大约在270亿元,70%的银行贷款就意味着要有189亿元资金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