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方面的进展也标示出阶跃变化——尤其是中美达成的相当于全世界总量40%的减排协议,中国史无前例的承诺到2030年其电力产出的20%来自零碳资源。单只这一项决议就需要在短短15年内新增等同于整个美国电网发电能力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与核电资产。能源系统模式依旧?我不这样认为。
在印度,新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强势做出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声明——宣布了在2022年取得100吉瓦太阳能装机能力的目标。法国加入了发达国家的多数阵营,声明该国不再对燃煤火电厂提供开发融资或出口信贷。此举将德国推上了环境议题抗议的最前线。
但是燃煤发电退出舞台仍然来日方长。印度新总理在支持清洁能源之外还明确了该国将启动建设燃煤电站的重大项目。本月初在巴西,天然气与燃煤电厂开发者们独享了3,340兆瓦装机能力的拍卖,为该国近期涌现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配备调峰电源。泰国本土由于地方的反对不能建设燃煤电站,但是该国已经接近完成在老挝的3.7吉瓦燃煤电站装机。中国在继续建设新的电站,但是也在加快城郊高污染电站的退出,到2030年则会直接拆除这些电站。
2014年是化石燃料撤资和“碳泡沫”破裂的一年。11月,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称他已经要求调查化石燃料公司对金融稳定的风险。碳预算方面的考虑也极大影响了国际气候谈判的轨迹。在利马的第20次缔约方会议(COP20)上,很多讨论都是关于采用到2050年50%甚至100%的碳减排目标。这些建议没有受到讥笑的事实本身就代表着一个重大变化。能源行业由来已久的正统观念是世界经济健康度与能源行业的碳排放同义。2014年则是见证了两者不可避免地分道扬镳的一年。
变数是我在一月份没有预测到真正冲击市场的事件。2014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是乌克兰的动乱,克里米亚和操俄语的东部省份的不稳定局势,以及由此而生的对欧洲与其它地区能源安全的急切关注成为压倒一切的优先问题。
2014年第二个变数是六月中旬以来超过40%的油价下跌。与主流评论相反,这些情况对清洁能源的近期影响相对微弱。60美元的油价对于电动汽车销售或者生物燃料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投资都在电力系统的发电方面,所以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天然气,而非石油。油气价格之间的联系很复杂。在美国以外,天然气价格通常与石油挂钩,所以会受到影响。但是,由于大多数投资者预期石油价格随着过剩的产能被挤压出局会很快再次上升,所以下跌的油价损害清洁能源需求的前景尚不清晰。在美国,关闭传统油井减少了与之相关的天然气产出,这可能甚至驱动天然气价格上涨,而非下跌。
总之,2014是名副其实的“破冰之年”。
原标题:2014年能源系统–冰层真的已经瓦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