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
海外建厂“被迫”提上日程
目前看来,规避美国二次“双反”高额关税对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唯一的出路是到海外建厂。
“赴美办企业符合美国产业政策,能给美国带来就业岗位和税收。”在无锡海润光伏副总裁李红波看来,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有明显优势,如果资金允许,不妨到美国建电站,“在当地采购,既降低成本,还能享受政府补贴。”
常州天合光能媒体总监叶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否认,作为中国少数几个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光伏企业全球化布局是迟早的事,海外建厂也是必然之路。但在本次‘双反’调查之前,国内很多企业对海外建厂的积极性都不高,而如今,整个行业有能力的企业几乎都‘被迫’将海外建厂提上了日程。”叶超还透露,目前天合光能已经确立了海外建厂的规划,将在东南亚、北美和印度之间选址,积极开拓日本、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
浙江万向太阳能科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了海外建厂的必要:“万向唯一的海外分厂——2010年建在美国芝加哥的太阳能工厂,就成为应对此次‘双反’的方案之一”。目前万向在美国的相关业务额,占其全球业务总额的50%至60%。其中,供应美国市场的光伏产品,大约70%来自万向大陆产区。
而海外建厂,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且不说长时间的投资、当地政府扶持政策如何,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配套环境就得好好考虑一下。”叶超表示,“企业不能简简单单地‘走出去’,至少需要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实际上,国内光伏企业海外建厂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到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只有中电光伏、无锡尚德、阿特斯在海外设有工厂。
而有关专家则认为,海外建厂或代工生产依然没有改变光伏行业对出口的依赖及靠规模竞争的思路,现在国家鼓励开拓国内市场,企业应在做好国内的基础上再“走出去”,靠技术创新确定优势。同时,企业也要未雨绸缪,提前调整市场布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与第一轮‘双反’比,此次中国企业应诉积极性明显不高。”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与国内光伏市场在政策驱动下逐步回暖,消化了部分产能有关,这同时也说明了多元化开拓市场的作用。
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一方面,国内光伏产能巨大,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连发三项文件力挺光伏发展,要求电网力争使具备并网条件的项目在今年12月底前实现并网运行。同时,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在国家能源局已公布的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外,增加嘉兴光伏高新区等12个园区,总数增至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