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明显减速: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79万千瓦,不及全年任务目标的三成,业内预计国家今年年度光伏装机任务可能只能完成一半。广州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光伏产业发展的情形日益复杂化:同行有人退出有人新加盟,相关上市公司在大盘走强的时候却走弱。
上周五,分布式光伏发电板块海润光伏下跌2.94%、隆基股份下跌4.50%。
现状一:组件产能过剩 上市公司出售光伏产业
就在比亚迪、恒大、富士康等企业相继声称以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投资光伏产业时,有“毛巾大王”之称的孚日股份日前公告称,公司意图退出光伏行业,将出售全部光伏项目的相关生产设备。以10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孚日股份将出售的光伏项目设备评估值为5805.82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行业供需关系还比较脆弱、需求释放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财务杠杆依然较高,如昱辉阳光和英利控股资产负债率均在90%以上。未来一段时间光伏组件供过于求仍然是行业的主旋律,同时受产能扩张、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分布式发电推进缓慢及市场增长不确定影响,光伏组件企业仍将面临很大的财务压力。
现状二:企业蜂拥投资光伏电站
光伏发电站则处于比上游的组件业更为狂热的发展阶段。纸业巨头APP(中国)日前宣布计划利用各工厂的现有厂房开展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将达200兆瓦以上。整个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
“未来几年,只要有好的光伏电站项目,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去开拓。”珈伟股份副董事长、总裁李雳日前在一个论坛上的一句话,道出了众多同行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华为、恒大等产业巨头,及中环股份、林洋电子、彩虹精化等一批上市公司,均浩浩荡荡进军曾陷入寒冬的光伏发电站业务。
今年2月刚进入光伏领域的彩虹精化则颇有点快马加鞭之意,“目前已有160MW(兆瓦)的电站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实现并网发电,公司目标是三年内实现1GW(百万千瓦)。”彩虹精化董事长郭健称。
去年刚刚投建两个光伏电站的科陆电子董事长饶陆华日前在深圳高交会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也透露,公司未来几年将大力投建光伏电站,目前光伏装机容量约200MW,最近两三年的目标是将公司光伏产能做到2GW,五年内做到5GW。
现状三:光伏电站质量问题已关注
令人注意的是,最近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建成的电站里大概1/3左右质量不合格,还有一部分电池3年已经衰减了原来规定25年应该衰减的量,甚至当年衰减超30%。业内人士指出,光伏行业必须按照标准技术规范要求自己,要解决质量标准统一性和一致性问题,现在不是急于降低价格,也不是急于技术创新,而是生产出稳定可靠、一致性的产品,为大规模电站建设提供标准化装备。
《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解读人邹新京表示,我国的光伏电站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加,并逐渐向商业化电站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光伏电站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调查
“路条”价格达数百万元
按国家能源局年初的计划,2014年要完成14GW光伏装机目标。但某大型光伏上市公司总裁向广州日报记者透露:“今年能够有7GW并网就不错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也表示,按现有的政策,要实现年初出台的这个目标还是有相当的难度,随着光伏电站额度的扩大,估计年底装机总量能达到差不多10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到4GW还是有可能的。
是什么造成今年前三个季度光伏装机预计下滑?某光伏上市公司总裁向广州日报记者透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的地面电站项目审批方式发生了变化,地方上许多“路条”拥有者没有资金建设项目,现在新政又不让转让“路条”,所以有资金的公司想建项目也买不到路条。
以某省为例,记者调取该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备案系统有关光伏发电相关项目,投资备案的项目接近100个左右,总规模接近1.5GW。但记者调查后发现的实情是几乎没有几家企业的光伏电站全面开工建设,即使有开工建设的也只是平整场地和修修路。
目前,光伏电站“路条”的发放权在各地方政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那些有比较强的地方资源关系的人,可以在地方上拿到路条,这些人在拿到路条以后,可以用一个很高的价格把路条出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得到目前路条的价格大约在0.3~0.5元/瓦之间,而一个光伏电站每瓦的建设成本目前也只有大约7元每瓦。也就是说,一个10MW的项目,路条价格就高达3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
能源局10月连续发文,禁止倒卖“路条”。但这一急刹车也给行业带来了短期的“麻烦”。
光伏电站项目资金面吃紧
据记者调研发现,光伏电站项目资金面吃紧,抑制了光伏电站的投资。
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亿千瓦,预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中国仍需新增容量7000万千瓦,按每千瓦投资8000元计算,光伏产业资金需求高达5600亿元,其中接近80%来自银行贷款。大多数银行及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仍然持观望态度。“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看不清。”太平洋财险副总经理苏力军说:“行业急需推出统一的标准,如组件衰减率。”
事实上,对光伏电站质量的担忧不仅削弱银行贷款的信心,还将影响光伏资产证券化、光伏电站发电量质押等多种已在国际市场十分成熟的金融运作手段。目前光伏电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融资成本较高,而很多电站10%左右的内部收益率很难吸引投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新项目的投资建设。
另据透露,今年不像去年面临光伏电价调整,所以业内人士也不着急,而且今年的政策出台晚且是逐步在完善中,这也导致了分布式项目不如预计的那样好实施。
业内预期
短期利空长期利好
海润光伏总经理杨怀进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绿色能源逐步被认可和扩大,光伏需要的资金量会越来越大,所以过去的制造企业都不符合这个需要。”
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禁止倒卖“路条”等政策对规范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认为,国家能源局连续颁布新规后,光伏电站市场将从无序、粗放向有序和集约转变,对于未来中东部的电站发展有促进意义。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会更多倾向分布式电站,但短期来看,地面电站仍是较好的投资方向,因为地面电站产权比较清晰、收益比较明确、电网公司结算也很清晰。
中山大学光伏专业教授沈辉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六年是光伏行业推广大发展阶段,这是国际发展潮流。德国光伏发电已经占总电量的百分之六,2050年目标是百分之三十六,而我国至今百分之一都没有,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