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业务受追捧
“下半年,估计分布式业务会有更多的看点,”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吴新雄在4日的讲话中也谈到了不少对于分布式项目的支持政策。如光伏备案可以多选(余额上网或者自发自用) 、增加分布式应用(鱼塘及农业大棚),鼓励在火车站含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候机楼等做分布式项目的推广;期望电网公司配合光伏业务,简化审核。而融资难问题,吴新雄也提到,期待各地政府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光伏应用融资机制,开展金融服务创新。
申银万国分析师韩启明表示:“目前分布式项目的实际装机规模,可能已超市场预期,全年有望达3G瓦规模。而紧接着的第三季度,分布式电站项目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
但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也告诉本报,分布式业务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现在,这类项目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都是各自公司开工建设,投资方与业主也对于分布式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会让银行一头雾水,无法提供贷款。”
而且,虽然政府鼓励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融资机制,但渠道该怎么建,有什么好的范本,是否可能实现政府管制下企业的直接担保?这些也值得考虑。
“再如,并网备案的审批流程都是各自为政,是否可以做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规定。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要走,对于在各地开展分布式业务的投资方和建设方来说,有点浪费时间。”他也表示,目前部分的分布式项目无法及时拿到补贴,也会阻碍分布式项目的进程,“毕竟该类项目的回收期较长,而且投资方也都是通过每隔一段时间的电费收入,来逐步回本的。钱若早一点到位,当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