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光伏电站很适合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证券的过程。太阳能光伏电站初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但并网运行后电费收益、财政补贴收益都相对稳定,具有相对确定的收益预期,运行期间的成本也较为固定,这些特点非常适合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数据显示,1GW光伏项目投资额近100亿元,资金已成为光伏电站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光伏电站投资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等传统渠道解决融资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庞大资金需求。
在上一期的文章“美国终端光伏电站市场开发模式、商业逻辑、融资模型探析及对中国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融资的启示”中笔者提到了在目前中国的融资环境下,企业投资开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融资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商未业主承诺发电量,利用固定资产或者上市公司股权作为抵押。
(2)充分利用国内相关投资,例如国家发起的光伏电站产业基金等,通过项目融资或者股权融资获取资金。
(3)资产证券化路径或者类资产证券化路径如众筹模式;
(4)通过购买电站发电量保险,通过商业银行获取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贷款;
光伏电站业务整体上市,从资本市场融资。
2014年光伏行业进入大家期盼已久的良性发展阶段,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然而光伏应用是一个受资本和政策制约的行业,当投资者计算投资回报率时,发现全部采用自由资金投资的话,年回报率只能在10%左右;而如果70%甚至以上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就算利率是7%多一点,自有资金的年回报率也可以达到20%左右。因此光伏电站投资者采取融资就是一个必须的选项。
适合中国地区投资开发光伏电站的融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非光伏资产的抵押或担保贷款
这类贷款又分为企业自身解决或外部协助解决;
1、投资者自行资产抵押
这是一种常规的融资模型,也是目前国内银行比较热衷的融资模型。固定资产及土地是风险最低的可变现资产。同样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量及股本来源也会制约和影响企业的融资规模。
目前国内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投资大军分了几个派系。
第一个派系是央企,包括国电、中电投、中节能等;
这类企业有比较良好的国有企业“背书”,或者土地等资源。商业银行比较倾向于给这类企业提供贷款。国开行也比较青睐这些企业,对于各家银行来说,即便贷款不能收回,国企对国企的模式也会降低自身的诸多风险。
第二个派系是已经在国内或者境外上市的光伏制造大军,包括河北英利(组件)、保利协鑫(多晶硅)、中盛光电(组件)、阳光电源(逆变器)、阿特斯(组件)、天和光能(组件)、中兴能源、西安隆基硅(单晶硅片)及特变电工(全产业链)等。
相对来说这类企业比较容易受到国开行的支持和授信,同时在上市公司的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融资渠道。特别是境外的融资成本比国内的融资成本低很多。
第三个派系是体量比较大的传统能源或者其他产业的国企或民营企业。比如陕西有色集团、浙江精工钢构集团、河北新奥集团、顺风光电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