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待考
亚洲市场的增长使中国太阳能设备厂商重新开动了产能扩张的引擎。
曾经以养猪为副业的英利集团计划在2014年将日本出口量从6%提升至12%-14%,超过500MW;阿特斯希望今年可占据日本市场份额的8%-10%。
与此同时,中国多数业内专家对亚洲市场的持续性抱有乐观态度。
“日本市场会持续一段时间,福岛事件后,安倍政府即使最大胆地将核电比例恢复到15%,也与此前的33%相距甚远,需要新装发电设备3000万千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折算为光伏电站则需要安装7GW-8GW。”
在李俊峰看来,日本会选择光伏发电而不会倾向于价格高昂的液化天然气,他预计,日本市场按每年新增1GW的装机速度,可持续七八年之久。
孙广彬的观点与李俊峰雷同。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亚洲出口市场持续几年没有问题。”
然而,在新兴市场突然发力的背后却蕴藏着后劲不足的隐患。
据悉,日本经济产业省即将于本月底调低太阳能收购电价。
与中国新能源电价长期固定的政策不同,日本每年都会根据电站建设及运营成本的变动调整补贴政策。lzumikaizuka预测,电价将从人民币2.30/千瓦时降至2.24元/千瓦时(小于10千伏接入),以及从人民币2.18元/千瓦时降至1.94元/千瓦时(大于10千伏接入)。这是继2012年以来的第二次降低电价。
此外,日本政府规划的年度安装规模往往高于实际规模,这与中国的情形恰恰相反。据lzumikaizuka统计,在2014年,经济产业省将取消5GW-6GW已获批但延迟建设的太阳能电站,这些项目延迟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取得并网许可或工人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