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度时艰的敏感时期,一场中欧间的贸易大战,不管愿不愿意,还是如期来了。这是坏消息,无论对中国,还是欧盟,或者是“置身事外”的美、日。这是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嘲讽,也是对所谓自由市场吹捧者的无情嘲弄。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中欧之间的贸易火拼,带给全世界的,只有灾难,将阻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6月4日,对于身处寒冬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是暴风雪天。欧盟的“双反”之靴最终落地,并没有比预期好——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两个月后税率将升至47.6%。
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光伏企业“老总”后发现,虽然结果没有比预期好,对欧盟的决定也很不满,但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
损失远超3500亿
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市场,2012年欧洲市场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而超过220亿欧元的涉案值也使此次光伏双反案成为史上最大的贸易争端。因此,欧盟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和两个月后47.6%的税率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
“欧盟一旦征收惩罚性关税,势必导致大批光伏企业破产,这将给我国造成超过3500亿元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不良贷款风险和超过50万人的直接人口失业。同时,反倾销措施将造成欧盟当地损失近30万个就业机会,并对太阳能业内高达80%从事上下游组件制造的员工造成负面影响。”海外上市光伏企业阿特斯阳光电力首席执行官瞿晓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中透着愤慨。
瞿晓华表示,中国和世界光伏产业的平衡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破坏,而受贸易保护主义“连锁效应”的影响,更多国家会纷纷效仿欧盟,最终必将挑起全球贸易大战,使世界经济再次陷入恶性循环。
昱辉阳光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仙寿对本报记者表示,对此次初裁已有预期,研究欧盟的“双反”案例可以发现,针对中国的双反一旦立案,必然初裁。但前两月征收较低的反倾销税,后4个月恢复47.6%的高税率有点出乎意料,欧盟此举是为中国企业和中欧双方的协商提供了缓冲期,同时也增加了谈判筹码。
晶科能源品牌总监钱晶则认为,12月6日是全部调查的最终时间,届时会决定是否征收为期5年的关税。“这6个月里,欧盟和中国达成协商的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可能,预计,他们有可能提出的条件是更高的欧盟价格以及进口配额。”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欧盟成员国对这场初裁的投票结果是18国反对,4国支持,5国弃权。瞿晓华告诉记者,和初裁程序不同,终裁环节时,成员国的投票有着决定性意义,所以未来两个月至半年时间,仍是中欧双方进行协商的关键期。“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有1%的希望,就会尽100%的努力。”
战略转型谋出路
愤慨和不满之后,企业家们更多的是理智。由于对结果早有预期,这些中国龙头光伏企业已经提前做出了战略布局。
“石头落地是好事,落了地才能更清楚怎样做市场。昱辉从5月开始销往欧洲的组件和电池片产地都不是中国。”李仙寿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昱辉就开始规划海外代工厂,这些代工厂分布在印度、波兰、日本等各个地方,其中,波兰的代工厂在今年3月签约,5月后销往欧洲市场的光伏产品就是出自于该代工厂。
之所以选择代工而非自己投资建厂,李仙寿称,与其整体转型有关。过去几年,我们也和其他企业一样,不断地投资、建厂,但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把精力放在制造加工上,而是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在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上,我们现在要做太阳能品牌商而非制造商。
李仙寿透露,目前,昱辉在全球已经有超过40家的代工厂,组件方面一半是自己生产,一半是代工,而电池片方面已经80%都是海外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