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风向
在保利协鑫强力打造研发团队时,2011年光伏市场果然发生逆转,硅片价格由于光伏下游市场需求缩减而迅速下跌,2011年一年硅片价格跌幅就达50%。此时的市场更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产品来抵御全行业价格的快速下?跌。
担任保利协鑫CTO之后,代冰开始负责产品的研发和定位。多年西方市场丛林法则浸淫,代冰要求产品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市场。
如果把光伏产品市场看做金字塔,位居塔顶的是高效单晶电池,这一产品的特点是转化效率高,价格也贵。位于塔底的是普通多晶电池,虽然效率低,但价格便宜。而在2011年,光伏界大热的概念是类单晶,这种产品位于金字塔中部,稍高于多晶、远低于单晶的价格,能实现接近单晶的效率。
保利协鑫在研发时,选定的方向的是金字塔中部的类单晶。“N型单晶电池的成本过高,保利协鑫的开发策略是紧紧围绕市场。”舒桦?说。
第一款推向市场的产品就是类单晶产品鑫单晶G1,掀起当年类单晶风潮中的一波高潮。保利协鑫一类鑫单晶片达到18.5%以上的平均转化效率,是当年量产类单晶产品中最高的效率。
然而在2011年类单晶风潮中,代冰清楚意识到该类产品存在的巨大风险,该风险来自于类单晶技术当时存在的瓶颈,及其市场定位的模糊。代冰告诉《环球企业家》,“定义一款产品,目标定位一定要是非常精准。类单晶针对的究竟是哪款产品?单晶抑或多晶?不是很精?确。”
虚晃一枪抢占类单晶制高点时,代冰已悄然将研发重点调整为高效多晶硅片开发。当时的目标锁定在台湾半导体企业的高效硅片产品。高效多晶硅片的研发中,很关键的一步是改变了对晶体的认识。通过改变长晶结构,保利协鑫在2012年3月推出17.2%效率的高效多晶硅片鑫多晶S1。而当时类单晶产品哀鸿一片,逐步淡出市场。
保利协鑫产品方向从类单晶改为高效多晶后,国内的硅片生产商也开始掉头朝高效多晶的方向追赶。为保持领先优势,S1推向市场后,保利协鑫按每6个月推出一款新型高效硅片的节奏,分别在2012年10月和2013年5月推出了鑫多晶S2和S3。每款新品相较上一代产品,转化效率上均有0.3到0.4%以上的提升。保利协鑫的高效多晶硅片方向大获成功,鑫多晶S2逐渐成为市场上最具统治力的硅片产品,2013年全年销量预计超过10亿片。S3则偏重于有高需求的高端客户定制。由于保利协鑫的硅片有效率和成本优势,一些自己有硅片生产能力的电池组件企业也停掉了硅片产线,购买保利协鑫的产品。
高效多晶硅片被市场认可,关键在于保利协鑫从研发阶段就开始紧跟最下游的节拍。“我们在研发上更像美国公司,对终端产品有清晰定位,我们想把钱花在刀刃上。”代冰说。保利协鑫的研发自始自终与一线生产紧密结合。研发团队与负责现场技术人员定期会议,探讨最优工程设计便于以后操作、成本降低、加工窗口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