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保利协鑫历史,产业化一直是其拿手好戏。保利协鑫曾从零开始突破硅片生产,并成功将高效硅片技术产业化。2009年,朱战军正在负责中能第三期多晶硅业务的基建工程,突然被朱共山委以新任。朱的新任务就是在中能硅业徐州多晶硅工厂旁搭建一个硅片工厂,并负责工厂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硅片的生产设备主要是铸锭炉和拉晶炉,将中能产出的硅料在铸锭炉中加工成硅锭,硅锭在切片工厂加工成硅片后再被送到电池和组件工厂,并最终生产出终端的光伏电池板。
当时硅片市场供不应求,多晶硅和单晶硅的发展方向亦不清晰。朱战军告诉记者,仅方案设计修改就多达九次,从最初500MW多晶硅加上300MW单晶硅的规划,到最后确定为3.5GW的多晶硅。2009年9月开始动工,2010年1月就开始有硅锭产出。“当时市场对硅片需求非常大,建好一个炉子就生产一台,其他生产线继续建。”朱战军说。伴随硅材料工厂的建设,保利协鑫收购了一个300MW的切片工厂,再通过在下游客户电池工厂旁边布局切片厂,迅速在9个月内建起了3.5GW的硅片产能,位列全球首位。
“保利协鑫光伏发展历程不长,做事的原则是总站在行业最前端,要么不做,要么做最好。”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告诉《环球企业家》。能印证这句话的并非只有其全球第一大的产?能。
2011年上半年,全国开始大量新建光伏项目,从多晶硅到组件。一方面国内光伏产能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欧洲已经开始下调光伏补贴,制造端在快速扩容,而需求端正在收缩。“当时我们已经看到了趋势,未来企业如果没有差异化的创新能力,往后肯定是灾难性的后果。”朱战军介绍,于是,保利协鑫硅材料公司开始搭建研发团队。
除从海外物色的半导体芯片工艺技术开发人才,有一个人是朱战军关注了一年多的,那就是现在的公司研发总监游达博士,当时中科院博士游达来到徐州参加行业会议,朱战军当时作为东道主请参会人员吃饭。饭桌上朱战军意识到,游达是个非常适合做研发的人。“他的思维活跃,很发散,又有很好的理论和行业背景。”朱说。于是敬酒的时候,朱战军发出了邀约,却被游达以“不可能”干脆回绝。朱战军开玩笑地说,日后他一定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游达在2011年离开原来的公司加入上海一家小的光伏企业,朱战军辗转到上海再次游说他,后来两人又在苏州见了一次。朱战军说,现在投资光伏的企业那么大,小企业不会有竞争优势。而协鑫未来一定会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如果游达加入这个进程会加快。这次游达被说服,加入保利协鑫硅材料公司担任研发总监。后来,又有一批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加入到硅材料研发团队中。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多晶硅生产商MEMC资深研发科学家代冰与朱共山相识,朱共山抛出橄榄枝后,代冰加入到保利协鑫美国里奇兰研发中心担任研发总监。
后来在朱共山的游说下,代冰从美国回来,到苏州担任保利协鑫首席技术官。彼时,代冰仅35岁。2005年代冰从明尼苏达大学拿到化工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及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有多年研发经历。转到MEMC做多晶硅之后,代冰做到了MEMC首席技术官的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