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为落实国家能源局于8月下发的《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国家开发银行正在研究制定光伏企业融资细则,意在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扶持,但国家制定了补贴和操作细则,还要帮光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保姆式”的服务未免有点过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实力极其强大,光伏产业几年间产能飙升,“门外汉”陆续涉水,充分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为何还需要政府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究其原因,不是融资太难,是政策过于宽松,根本无法调动民营资本和商业银行的积极性。
政府职能:制定规则不是筹集砝码
对任何一个产业来讲,政府帮助融资是很多余的,不过在产业发展初期,政策极度匮乏,民间资本对新兴事物又不熟悉的背景下,政府帮助企业融资又是必要的。中国政府自2009年以来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特别是在补贴方面异常慷慨,已经为行业发展初期解决了融资问题。
2009年7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给予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50%以上的补贴,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仅2009年国家批复装机容量就达300MW,财政补贴近50亿人民币。此后数年,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多批次“金太阳”示范项目,总的装机容量达3~4GW,总补贴额度超过100亿。
那时,光伏发电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民间对其很陌生,政府不帮助企业融资就无法开启中国光伏终端市场。事实表明,中国政府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但企业却表现的非常不厚道。“事前补贴”方式门槛很低,只要能拿到电网和路条,就可以拿到一大笔补贴资金。那时的光伏企业以次充好、虚报容量、扩大投资成本、拖延开工,大量骗取国家补贴。有公开数据显示,2009-2011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中,近八成的装机量,财政部要求收回补助资金,可能超过70亿元。
如果说2013年之前政府助力企业融资是明智之举,则今后政府再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是本末倒置,是对光伏行业过分的“溺爱”。政府不能无限度满足企业的欲望,企业既要清晰的政策,又要资金支持,这样就会彻底抹杀市场的力量,反而助长企业私欲。
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政府只能给行业一种,那就是政策。只要政策到位,民间资本参与热情就会高,银行也自然会关注光伏行业。反之,如果政府干预银行,要求部分银行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首先银行不可能言听计从,去给投资回报率缺乏保障的电站项目放款,这种表态无疑沦为了形式;其次,假设银行真正放宽光伏企业融资门槛,如果电站投资收益不如预期,光伏企业存在的危机无疑转嫁给了各大银行。如果电站投资是稳定可期的,国家又何必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呢?回想光伏产业鼎盛时期,中国各大银行给予光伏产业的贷款和授信额度多达几千亿人民币,仅天合光能、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晶澳太阳能、汉能控股集团、中电光伏及超日太阳能这几家光伏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就曾获得国开行2450亿授信额度。
所以,银行不是不愿意给光伏行业融资支持,只是产业盈利环境不稳定,没能让银行放心而已!可以预见2013年至202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装机大国,每年光伏产业带动的直接投资会超过1000亿元,间接投资上万亿元,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产业,与今后5~8年中国光伏产业规模相当。反观国外绝大多数中小型市场,投资者需要从银行获得贷款,但更多依赖于基金、养老、风投等资本,这是中国光伏企业可望不可及的。
政策相当于游戏规则,资金如同筹码,无人下注是因为游戏规则不清晰,所以中国政府需回归“东家”的本位,制定清晰而具有法律效力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帮助企业筹集下注砝码。如果游戏规则定不下来,整个“赌局”就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