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楼顶、天台或者窗户上安装一套太阳能电池板,就相当于家里搭了一个“小型电厂”。只要有光,这个“家庭发电厂”就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电能,节能环保的同时还可以给家里省去30年的电费。
这种“自给自足”式的健康建筑模式的开创者是胡涛,从当初投资教育到如今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究竟是怎样的契机让他选择转身,在太阳能光伏的创业路上,他又有着怎样的遭遇?近日,记者来到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倾听这位创业者的金色梦想。
现场探访
办公室俨然一个小型发电厂
来到位于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昆科技园内胡涛的办公室,记者一进门,“啪”,轻轻地一声响,办公室内的灯就全部自动打开了,“这可不是声控灯,而是因为门打开后,办公室内的光照就变化了,太阳能电池板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开始给室内的电灯等电器供电。”胡涛介绍说。
记者看到,在胡涛办公室的侧面墙上,以及房间的窗户上部,全部都装上了一格一格的黑色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光伏方阵。
“首先,我用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光伏方阵,安装在房屋屋顶、窗户和阳台上。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到光照后,会将其转化为电能,传导到储能箱内,再释放出来以供日常使用。”胡涛介绍说。
胡涛告诉记者,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就拿我们的光伏玻璃和太阳能节能灯来说,安装上以后,使用期是30年,也就是说可以使用30年而不需要再交电费”。
回乡授艺
从电脑培训转向光伏教育
回忆起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胡涛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1994年,胡涛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的一个乡镇里做老师,工作不到半年,他就发现这个三尺讲台并不适合自己。
“我从小就不是个安分的孩子,教书育人是挺好的职业,但是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有了这样的想法后,胡涛只身前往深圳,做起了计算机硬件组装。“那个时候平均每个月能挣3000元,最多的时候能赚8000多元,算不少了。”胡涛坦言,尽管做了两年的打工仔,钱包也鼓了起来,可是他的心也更大了,想自己做些事情来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