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县在离海岸约40 公里的地点,平均风速达到每秒7 米以上,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建设风力发电站,总输出功率能够达到460 万千瓦。作为重建灾区的一个核心措施,日本政府准备将福岛县建成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基地,并将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一部分研究设施转移到福岛,除风力发电站外,还将在福岛县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海上风力发电站包括风车、发电机、轴承等,零件数达到约2 万个,涵盖广泛的企业。例如,建设和维修保养一座100 万千瓦的海上风力发电站,就可以创造2.2 万人的就业机会。日本政府准备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零件厂家到灾区生产,从而扩大就业。浮体式海上发电站是世界首创, 需要应用造船技术。目前,除了挪威正在进行一座浮体式海上风车发电站的实验外,世界上还没有将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站大规模投入生产的实例。在海上风力发电站中,还有将基座设在海底的“着床式”,但是在水深超过50 米的地点,建设费用大幅增加,从经济角度来说很不合算。与欧洲不同,日本平浅的海域很少, 因此让风车漂浮在海面上,利用锁链固定到海底的浮体式是普及海上风力发电的关键。
丹麦:风电+生物质能发电
丹麦不仅拥有闻名于世的安徒生童话,它还创造了新能源发展的美丽童话。
自1992 年和1997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出台前后,丹麦就开始为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加大了生物质能和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力度。
1997 年,丹麦政府决定在全国挑选一个岛屿实施新能源试验,目标是用10 年的时间使该岛实现百分之百的新能源自给。在其后的十年中,岛上建立了11 个风机、3 个秸秆燃烧供热厂和遍布各处的太阳能电池板。岛上4000 人的用电、取暖完全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萨姆索岛如今已是丹麦对外宣传减排的范例。而在小小的萨姆素岛之外,丹麦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始终保持着令人尊敬的速度。在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丹麦由MWE 公司率先研发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在一家欧洲著名能源研发企业的努力下,丹麦1988 年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在丹麦王国能源署等部门的努力下,目前丹麦已经建立了100 多家秸秆发电厂,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了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 以上。曾依赖石油进口的丹麦,1974 年以来GDP 稳步增长,但石油年消费量比1973 年下降了50%。现在,秸秆发电技术从丹麦走向了世界,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地处北欧的丹麦,木材、煤炭及其他矿物资源相对贫乏,但却拥有强大的风能,其平坦的地势及绵长的海岸线是发展风能的优势所在。
目前, 风力发电大约占了丹麦电力供给的20%,并且还在稳步增长。丹麦的风力发电机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丹麦开始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如今丹麦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其可再生能源在全国总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截至2010 年5月,丹麦有5052台风力涡轮机,总装机容量达3545 兆瓦。据丹麦风能协会提出的到2020 年的风能发展规划,风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应由目前的约20%提高到50%。
丹麦气候和能源部今年9月28 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丹麦有望在2050年彻底摆脱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自1980年开始,丹麦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目前世界累计安装的风电机组中,60% 以上产自丹麦,占世界风机贸易近70%。丹麦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2005年,丹麦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30%,提前5年完成欧盟提出的2010年达到29%的目标。丹麦发展海上风电目的不仅如此,大量向海外输出海上风电技术才是其根本目的。一旦海上风电市场形成,丹麦将是最大的受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