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
图片说明:英利集团总裁苗连生中欧光伏反倾销争端暂时握手言和。
8月6日,欧盟围绕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友好解决方案”正式生效,94家中国企业按照“承诺”协议要求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可免征反倾销税。根据协议,未来两年内,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价格不得低于0.56欧元/瓦;数量上,每个统计年度内不得超过7吉瓦(1吉瓦等于100万千瓦)。近几年,中国光伏企业始终处在国际贸易争端的风口浪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国光伏业能经受住考验吗?中国光伏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河北省保定市专访了中国光伏企业的领军人物英利集团总裁苗连生,听他讲述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看法。融资难是光伏业主要问题
环球时报:有媒体称,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搞“双反”损人不利己,也损害了欧美各国的就业。为什么欧美总是要提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要求?
苗连生:欧美在经济情况不太好时,会出现一些主动和被动的贸易壁垒。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经过十几年摸爬滚打,在技术、资金、规模等方面也建立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2011年以来,欧美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确保欧美在未来战略性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利益。
环球时报:欧美“双反”对英利及其他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您如何看待当前光伏产业的发展形势?
苗连生:在美国和欧盟对华光伏业“双反”之后,英利和国内其他光伏企业一样,都遭受了不少损失。2011年下半年,我们几乎赔了个底朝天,亏损非常大,但当年三四季度业绩有所回升,算是挺过来了,其他企业也差不多。中欧已就光伏案达成价格承诺安排,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将有所下降,但不会导致颠覆性的产业损害。现在市场还不是最差,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总额超过150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5%。我国光伏组件生产维持增长,价格有所回调,企业亏损幅度收窄。初步估算,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得到缓解,正在逐渐趋于平衡。目前光伏业出现了一些状况,这是每个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危机不一定就是真的不行了,而是加速了行业整合速度,这个时候就看谁真正有市场、有品牌、有技术和实力了,经过这次洗牌后,好的企业会更加健康,而大批中小企业则被淘汰出局。英利早已做好准备,首先,新兴市场已经成长起来,第二,国内市场也成为我们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这样的布局也能反过去倒逼欧美市场,给他们增加压力。
环球时报:目前国内光伏产业还面临哪些问题?
苗连生:主要是资金问题,当前光伏行业普遍资金链紧张。欧美双反、产能过剩、企业亏损成为光伏产业在金融市场重获投资信心的障碍所在,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普遍采取金融收紧的政策造成部分光伏企业资金链紧张。今年4月,英利和国家开发银行搞了一个战略合作签约,专门支持我们开发光伏电站、长期授信、滚动式发展,这对我们帮助很大。治理公司先学习国内外形势
环球时报:每一次市场变化,您是如何进行预判的?
苗连生:我每次判断都是通过大规模的信息分析、深入的市场调查才做出的。市场经济没人能变成神,都得靠科学的市场分析。2011年之前,我的市场调研都是放在欧美等国外市场,从2011年开始,我开始重点关注国内市场的发展,对国内市场的考察差不多是日夜兼程,我曾有半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跑8个城市的纪录。7月份我有22天在出差。我认为,公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与国家一致,要成为具备综合指挥能力的人,首先要不断关注、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公司战略,知道中国的大战略及制定这个战略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再明确自己要在这个战略下干什么。中国经济过去是外向型的,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能源分配格局,导致出口严重受阻,所以国家要转型,通过转型来拉动内需。但国内市场的启动需要经历培育、成熟、发展等阶段,需要时间,这需要我们自己一方面苦练内功,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我们希望两年后进入国内下游发电前两名,全球除欧美市场,在新兴市场的综合指数要进入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