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问题所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2012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为6.9万吨,而进口量却达到8.28万吨,国内多晶硅产业仍旧依靠大量的进口。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朱倩认为,我国多晶硅产业属于竞争力弱或典型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即高端产品(或有竞争力的产品)供不应求,国内产量低,需求大量进口;而低附加值的产品(或无竞争力的产品)供过于求,并且大量产能尚未释放。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多晶硅的有效产能仍不能满足光伏产业的需求,2020年光伏产业的需求是目前有效产能的1.5倍左右,2050年的需求是目前有效产能的15倍左右,因此中国多晶硅产业属于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
企业通过技术提升寻求获利空间
7月初,昱辉阳光宣布,公司在对其铸锭炉和氢氯化反应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之后,其内部多晶硅生产厂已重新开工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后,昱辉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将从2012年第三季度的24美元/公斤降为18美元/公斤,而2012年中期时,公司的生产成本曾高达30美元/公斤。
公司称在7月1日全面复产后,二期生产设施与一期设施的整合年产能将达到1万吨。此次进行升级改造后使用新的自主研发的还原炉和改进后的自主研发的氢氯化反应技术,使用新技术可以将能耗降至不到100千瓦时/公斤,而升级改造之前是145千瓦时/公斤。
对于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多晶硅产业典型的结构性过剩现象,前瞻认为,我国可通过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在维持国内市场稳定、增加企业竞争力、扩大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抢占国外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也应该爆发自己的小宇宙,及时帮助政府获得基础资料,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监测产能运行状况、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参与产业政策制定,并监督产业政策的实施。积极推动我国多晶硅产业向着良好、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