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建厂
除了产品调整、联合部分欧洲光伏企业共同抵制外,中国光伏企业的另外一个策略便是在海外建厂来规避高额税率。
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5月2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设厂是中国光伏企业应对欧盟“双反”调查的唯一有效途径。
为此,英利已经开始着手挑选厂地。王亦逾透露,英利不会去墨西哥、非洲等地区设厂,原因是这些地区要么不稳定,要么距离太远。
在经过筛选后,英利将海外设厂的地点聚焦在东南亚地区。“东南亚会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不高,也相对稳定,当地政府也比较欢迎来投资。比如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都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王亦逾说。
据了解,英利海外设厂的首站或将落户于泰国。目前,英利正在关注6月6日欧盟初裁的税率,届时将决定是否正式在海外建厂。
除了英利,天合、尚德、阿特斯等中国光伏大佬均在考虑在海外建厂来规避欧盟“双反”高税率。
接近天合高层的人士称,该公司早就开始考虑海外设厂的问题,目标也可能是东南亚。但最终是否会做出这个决策,取决于欧盟初裁公布的税率。
阿特斯政府关系及业务发展总监张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建厂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需要考虑供应链的问题,衡量成本增量等。
“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在本土扎根十年。海外建厂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上下游配套。这的确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但实现起来非常难。”张谦说。
事实上,早在美国“双反”调查时,中国的光伏巨头也曾酝酿过在海外建厂来规避税率风险。当时,有消息称中国光伏企业计划在美国及墨西哥投资建厂。
去年10月8日,发改委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包括三个光伏海外直接投资项目。
但最终,光伏巨头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作为应对美国光伏“双反”的举措,多数光伏巨头均绕道台湾,成功规避了被征收高税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