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成本变了。电池组件企业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给出的数据是:至2012年年底,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已经降至0.6美元/瓦以下。
不过,在这些好的变化是最近光伏股价复苏的支持,但在这背后,决定整个光伏行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没有变。
光伏发电比传统化石能源贵不变。
虽然,光伏发电的成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过程中,原料价格降低是重要原因,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下降,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
从价格对比看,未来的化石能源竞争力会持续维持。长期看,美国天然气生产能力上来之后,全球能源供应将出现重大变化。中短期看,美元升值周期的到来,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元与能源、大宗商品的价格是负相关的。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导致能源产品的价格难以上升,传统化石能源成本长期维持高竞争力,变得可能。
由此,决定了光伏行业的价值产生的逻辑没有变。
在传统能源高竞争力的条件下,光伏发电成本非常高,无法直接对市场销售,只能通过政府补贴,商业上才可行。价值链是:政府补贴给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去采购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企业再去采购硅片和设备。所以,政府补贴额度,决定了光伏行业的投资价值。如果光伏电站投资商无利可图,整个光伏行业就会全线亏损。
由此,光伏产业高政策敏感性没有变。
在供应端,中国给了光伏企业大量补贴。以海润光伏为例,这家公司获得的各种补助仅在2012年就超过4.5亿元。名目包括研发、自主创新、进口贴息、生产经营贷款贴息、外贸促进政策奖励等等。对供应端进行补贴的,还包括了资源换投资、税收优惠等等,甚至在工人的保障上,地方政府都会做大量的工作。
在需求端,光伏的市场严重依赖于补贴。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持续紧缩光伏补贴,使得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持续下滑,市场规模缩小。
正是由于政府补贴的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没有变。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认为,光伏产业的基础是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使得行业能够独立发展。从技术进步的情况看,目前并没有看到有关技术出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而从目前的形势看,在债务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对光伏行业进行大规模的补贴的能力和可行性越来越小,光伏产业投资的价值,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