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领导集体设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力图突破风力发电的瓶颈,并鼓励小型太阳能发电,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走进更加健康的阶段。
在太阳能方面,中国领导层在“十二五”规划中最终树立了到2015年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的目标,是原来目标的四倍还多。然而,仿佛觉得这个目标还不够宏大似的,在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一次讲话中做出有关暗示后,可再生能源业内又产生了“十二五”目标将被进一步抬高到3500万千瓦的预期。
然而,在这个规模上的巨大扩展背后,另一场可再生能源革命正在悄然展开。
尽管很少有人注意到,但中国的新领导集体正在采取措施,解决清洁能源前期发展阶段里留下的问题,也就是突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上网问题的巨大瓶颈。同时,中国的决策者也在掀起一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革命,这样普通人也可以为电网供电了。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
如果最近的各项政策不是昙花一现的话,很可能未来几年就能看到小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那么,个人屋主自行发电、多余电力接入电网的未来能源模式也就不难想象了。
尽管每个分布式发电装置的规模比集中式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中国此类电场很多)小得多,但对这种发电形式的强调能够让中国的能源生产逐渐脱离肮脏的煤炭,促使电网变得更加智能、更加灵活。如果这个方向切实可行,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中国未来能源的整体构想和规划。
变化在切切实实地发生。就在国家电网的支持政策发布两个月后,第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在山东青岛正式接入电网。其他项目也迅速跟上,如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的5千瓦屋顶光伏发电试点项目。截至2013年2月,国家电网已经收到了超过100件入网申请。如今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已经制定了到2015年实现分布式太阳能并网发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
小型太阳能供应商所需的价格保证
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表现出一系列积极迹象,但中国距离能源革命的宏达愿景依旧很遥远。首先,中国必须填补现有的漏洞。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指出,中国一些地区的弃风比例(比如为了解决对电网的输出问题而关闭风力发电机)高达20%,造成的电力损失相当于330万吨标准煤。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不同政府机构间的规划和协调。同时,还要建立坚实的管理框架和执行及监测机制。
其次,对方兴未艾的分布式可再生电力供应者来说,在国家电网的相关标准出台之前,电网的接入问题并不能算是完全解决。更重要的是,新兴分布式能源还没有专门的价格机制。目前,分布式太阳能项目每度电只能按照燃煤脱硫标杆电价得到0.35到0.4元的收益,比大型并网电场每度1元的收购价格低得多。
然而,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的一份文件说明决策者目前并没有考虑为分布式能源业主制定有利的价格。这与上文中该领域的进步似乎背道而驰。中国亟需出台专门为分布式光伏量身定制的固定上网电价,这一电价应当至少保证分布式光伏项目业主向电网输出的电力价格能够与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的电价和收益率持平。
只有采用上述措施,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才能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