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连生“编”的最早的一个梦是关于“平价上网”。在光伏行业,发电成本价格在1元/千瓦时以下一般被认为是接近平价上网电价。
2008年,英利在敦煌10兆瓦光伏特许权招标项目中提出了0.69元的超低价,被光伏业内认为是在“捣乱”。当时,光伏发电的成本普遍在2~3元/千瓦时。事后,苗连生曾告诉《经济观察报》,当时即便是这个价钱,英利仍然有利可图。
但0.69元的价格最终没有被采纳。在2010年8月第二期的特许权招标中,所有项目的最低报价均跌破1元/千瓦时,最低报价为新疆哈密20兆瓦项目的约0.73元/千瓦时。
2008年之后,上游多晶硅价格开始暴跌,下游组件和电池成本下降十分迅速。孟宪淦说,当时这个报价很大胆,但现在看来是有前瞻性的。
苗连生的第二个前瞻性的预判则是对国内市场的开发方面。为了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国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旨在促进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于当时欧美光伏市场景气,我国光伏企业依旧将目光聚焦在国外市场,没有几家企业对“金太阳”工程感兴趣。但苗连生则认为这是一次占领国内市场的好机遇。
2010年,英利以10.5元/瓦的低价中标“金太阳”工程;在2012年,英利在国内的两个项目招标中又分别以5.18元/瓦和2.99元/瓦的价格中标。
苗连生坦承,当年的第一轮“金太阳”工程并不挣钱,甚至赔钱,等于是拿钱支持了国家的政策,但这有利于未来国内市场的开发。
光伏行业的形势从2010年开始急转。此时,欧洲各国陆续出台光伏补贴削减政策,这导致欧洲市场需求锐减。欧洲市场曾一度占据各个公司收入来源的95%以上,至今仍然是最主要的市场。
如今,在欧美“双反”的刺激下,各大光伏企业纷纷将重点放在了国内市场。但英利在经历过前期的铺垫后,近几年来一直占据着国内最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