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在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等产业关键领域内出现 的慢性产能过剩可以,并正在通过各企业退出市场运营得到部分缓解,而退出的方式包括申请破产、收购合并和停 产或减产等。
尽管“产业整合”这一字眼的应用范围极广,但其核心 意思是指“妥协让步”。当仔细查看在最近两年内退出市场的 各家企业后可以发现,他们当中很少具有较大的产能基地。
如 多 晶 硅 等 上 游 领 域 已 经 在 产 能 方 面 进 行 了 大 幅 缩 减。这些举动很显然是对多晶硅价格跌至许多小型生产商生产成本以下的状况的妥协。当多晶硅等产品的价格以美元每公斤计数时,长时间承担损失则可使得一家企业的存在永远成为历史。 大 多 数 被 缩 减 的 产 能 都 来自 小 型 生 产 商 ; 有 分 析 表明,当价格跌至50美元/公斤以下时,大量的小型生产商已 退出市场。但是,最近一则关于赛维LDK“暂时”关闭其1.7万公吨多晶硅产能中的大部分产能的消息再次证实了只 有大型生产商才能在当前的低价环境中存活下来的观点,同时也证明了,多晶硅价格的大幅探底已经接近尾声,价 位徘徊在20美元/公斤左右。少数规模极大的多晶硅供应商能够以低于此水平的价格进行生产。
但是,硅片和电池领域内的产能过剩仍旧处于僵持状 态,很遗憾地,只有业内再次损失多家具有较大产能的企业才能再次实现供需平衡。
欧 洲 的 硅 片 和 电 池 制 造 商 迄 今 已 率 先 进 行 了 产 能 缩 减。如REC和肖特(Schott)等企业已经在价格下跌的压力下 停止了旗下硅片业务的运营。小型组件生产商也停止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并转向使用台湾地区和韩国所生产的电 池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
在光伏组件领域内,特别是晶硅组件领域内,产能过 剩仍是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过剩的产能来自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由于市场准入门槛很低,目前这一市场上 仍在运营的二三级组件生产商数量仍超过200家。
组件ASP的下跌尽管与小型多晶硅生产商从市场中销声匿迹的情形不同,但却同样残忍。价格的下跌随即带来了 材料成本的削减。这种状况延长了多家组件生产商所经历 的不可避免的产业动荡时间,但是有数据表明,随着ASP持续下跌,这些价格已经低于许多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了。
在 2 0 1 2 年 内 , 已 有 多个 兆 瓦 的 组 件 产 能 从 市 场 上 消失。尽管很难统计出具体数字,但是一些二三级生产商, 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二三级生产商,已然关门大吉,转回其此前的核心生产业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