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讯,2012年全球光伏行业已经探底,在经历一轮洗牌之后,光伏发电的平价时代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提前到来。
3月初,光伏巨头英利绿色能源(下文简称英利)发布2012年财报。在全球光伏行业整体萧条的宏观环境下,英利绿色能源2012年实现光伏组件出货量2.3GW,比上年增长43%。据NDP Solarbuzz统计,2012年英利取代尚德电力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电池组件供货商,紧随其后的是美国的First Solar。
3月20日,英利宣布与保利协鑫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保利协鑫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供应商之一,该公司同时集成、投资和运营太阳能光伏电站。
在李宗炜看来,2012年是光伏行业最为艰难的一年。“虽然我们现在不能说已经完全走出低谷,但是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李宗炜说,“整个行业开始出现复苏的苗头。”
光伏重生?
记者对李宗炜进行了一次探讨光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独家访谈。
记者:虽然2012年英利的营业收入达113.9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却高达30.6亿人民币。您如何看待这一业绩?
李宗炜(下文简称“李”):在去年的宏观环境下,(光伏组件厂商)不亏损可能很难。关键是控制好资金的风险,活下来。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英利仍然没有靠关闭工厂、大幅裁员和变卖资产来求生存。
记者:是什么导致了全球光伏行业陷入此次危机?
李:政策因素和资金因素是导致此次危机的两大核心因素。
在政策因素方面,此次光伏危机实际上是欧债危机直接导致的。2011年5月,意大利政府将光伏补贴降低30%,而其他欧洲国家也出于自身财政问题,纷纷消减了在太阳能方面的补贴,这导致整个资本市场对后市比较看空。
然而,光伏从上游到下游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任何需求的变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从下游传导到上游。虽然需求骤降,但在骤降初期,上游各环节的生产商、分销商、建筑安装商却都在按照原先预测的增长量计划生产和囤积货物,很多是长期合同,这就导致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有一个惯性的滞后——消耗这些“过剩产能”需要一段时间。事实上,2011年上半年光伏产业仍然有很多新进入的厂商,原有厂商也在纷纷扩建增产。
一方面,2011年全球光伏行业总体有效产能超过了50GW,是需求的一倍;另一方面,到2011年底,整个下游分销、安装渠道里堆积的货物已经达到10GW。这样一直到2012年上半年,整个产业都在做消耗库存的事情。